岳應時的建議是——
砍掉3個完全虧錢的產品線,包括超融合、云桌面、文件存儲。
至于其他產品線,也要相應裁員,讓財務走上正軌。
這是對一季度財務的矯正。
魏一鳴立即答應。
ceo、人事vp完全向于啟明方案靠攏了。
裁員砍掉的主力,實際是研發部的人,加上對應的產品經理、測試,再適當精簡售后。
經過年初的調整,銷售基本優化到位了,這次不會再動。
也就是說,一刀揮下去,江耀輝承擔80%失血。
這還是不是最主要的。
騰云一向是研發驅動型公司。
所謂研發驅動,就是產品立項、發展方向,占主導的是研發部。
江耀輝這幾年設立了一些面向未來、帶有探索性質的產品團隊,靠主營產品收入孵化養活。
商業線不是沒有怨言。
有些產品,他們認為值得做。
比如ai算力平臺。
那是未來大趨勢。
但有些產品,像云桌面、文件存儲什么的,多數人不想做。
認為這些是成熟領域,公司又不擅長,沒必要白費力氣。
至于超融合,大部分銷售支持,小部分不支持。
這個產品比較特殊,它跟云產品是一類,可以主打小規模場景,多數銷售愿意賣。
少數銷售不愿意賣,因為它不成熟,而且客單價太低,完成不了業績。
無論他們愿不愿,江耀輝不為所動。
他有底氣,因為騰云靠技術起家。
沒有研發部,誰來兜底項目?
但現在……
風向變了。
是否保留產品線、產品線保留多少人,不由得研發自己決定了。
而是看銷售業績決定,一切由數字來說話。
表面上,是件好事。
這代表公司更務實了,不追求虛無縹緲的工程師文化。
但江耀輝不這么想,他覺得,公司真的走下坡路了。
而且,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
想跟大公司抗衡?
再無希望。
這就是他死扛到底的原因。
夏汽的數據恢復,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因為這不是單純靠技術就能解決的。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vp,他第一天就知道,太難了!
但他要硬扛。
研發部永遠要扛到底。
這是給商業線的姿態。
什么時候松了這個口,商業線的評價就會變化:
“我們公司研發真不行了,再也沒有創業早期這么多牛人……”
“不止沒有牛人,都是一群按點打卡上下班的碼農,沒有拼勁……”
這種評價,也還是次要的。
愛怎么評怎么評!
真正重要的是,有許多資深員工,因為不滿公司文化的轉變,選擇了離職。
近在眼前,超融合的郭超就是代表。
連補償都不要了,只想走。
還有這1、2年來流失的人才,也是因為公司沒給到位,不重視研發,認為研發不掙錢,不該牛氣哄哄。
商業線的訴求,他們憑什么不滿足?
項目需要人去臨時支持,他們憑什么可以不去?
江耀輝跟現有核心研發聊過,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想法。
有的人明確表態:如果商業線還這么頤指氣使,老板還這么對研發,他們也不想留了,愛咋咋地。
這才是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