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變態了!
三個女生都按昨天開會時,老師的要求,穿戴好了裝備。
她們身上穿著卡其色考古工作服,袖口、褲腳收緊了,防泥土鉆進;腳上是高幫防穿刺的勞保靴,鞋底有防滑紋,鞋面能擋碎石。
她們都還在衣兜里揣了棉質線手套,是薄款的,方便握工具又不磨手。
她們收拾收拾好自己的床鋪,洗臉刷牙,之后前往食堂去吃飯。
現在已經快六點半了,天色灰蒙蒙的。
不少人都拿著飯盒往食堂走。
早餐依舊十分簡單,有小米稀粥、油餅,還有一些小菜。
不難吃,但多么美味也談不上。
好在量大,隨便吃。
蘇醒炫了好幾碗小米粥,好幾張油餅,終于吃飽了,拿了一張紙巾,斯文優雅地擦了擦嘴。
七點鐘,學生們集合。
老師又強調了幾條注意事項。
之后帶著大家上了巴士車。
生活基地距離他們要去的貓兒嶺古墓群還有幾公里的潞,不算遠,就幾分鐘的車程。
貓兒嶺墓群是在1971年被發現的,當時在晉省錦綸廠建設工地,晉省文物工作委員會鉆探出古墓100余座,并發掘了其中7座秦至漢初墓葬。
1984年至2001年,晉省考古研究所等又陸續對貓兒嶺墓群進行發掘,共清理戰國至明清墓葬3200余座,出土文物7000余件。
去年,為配合羊毫街小學新址的建設,晉省考古研究所發掘清理戰國、漢、宋金、明清時期墓葬34座和明清時期磚瓦窯一座。
今年,為更好地解決城市建設與貓兒嶺墓群保護的問題,晉中市人民政府又委托考古研究所、京大文博學院等相關單位,啟動了貓兒嶺墓群文物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沒過多久,車子到了地方。
京大的師生們紛紛下車。
大家先到指定地點領取工具,然后他們每一組學生又被分給了不同的老師帶。
和蘇醒一組的成員都是她的同班同學,一個是班長孫鵬飛,還有一個叫孟起航的男生。
他們班就七個人,兩個女生,被分到了不同的組。
帶他們這組學生的老師是研究所的兩位研究員,一個姓高,一個姓紀。
前幾天都是一些基礎的活計,都是這兩位老師帶他們。
當然胡教授等幾個京大的老師,也會在現場給予學生指導和講學。
高老師跟三個小菜鳥講了今天的任務后,又強調道:“今天他們就先練‘刮面’,把10號探方的表土刮成水平層,每刮5厘米就記錄一次土層顏色、質地——別覺得簡單,貓兒嶺的黃土層里混著砂粒,稍不注意就會刮出坑。”
蘇醒等三個小菜鳥如啄米般,認真點頭。
ps:大家點點【為愛發電】吧,一個賬號可以點三次,謝謝~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