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銘恩這是拿我們阿璃當工具人用啊!】
【哈基恩你byd你&%¥#@……】
說歸說,罵歸罵,對新作品的期待值是一點不減,大家還真都挺好奇,剛剛拿出了一首《小河淌水1952》的銘璃cp,又將會拿出怎樣的一首,以押韻、主旋律為主題的rap作品?
萬眾矚目之下,舞臺上并沒有清場,嘉賓們仍舊在,只是在沈銘恩的示意下,現場逐漸安靜下來……
伴奏剛才沈銘恩交給了節目組,此時就等沈銘恩一聲令下,他這邊基本不會出什么問題,就是姚淑璃那邊……
因為實在是沒有合過的原因,姚淑璃怕自己hold不住唱這首歌,但這種給沈銘恩幫幫忙的機會又實在不多,所以只能硬著頭皮上,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不過這種情況,隨著前奏響起,很快便煙消云散了……
有些人,仿佛天生是為舞臺而生的,世家出身的姚淑璃本身身上就有著濃濃的藝術氣息,臺下的忐忑只是為了臺上不出意外而已,從上臺的那一刻起,展現給觀眾的面貌便必須自信、從容。
“叮咚咚……”
前奏鼓點映入耳畔的那一刻,后者潔白玉手拎起話筒,對到口邊,下一刻……
“喔~哦~”
一陣類似呼麥的聲音,混雜在伴奏里,傳入眾人耳畔。
一開始好多人還沒反應過來,還以為姚淑璃沒發聲,當她逐漸由呼麥轉成大氣的吟唱的時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喔!!!”
一時間,本就對這首歌期待無比的觀眾們,一下子就被點燃了!
拜托,那是呼麥啊!
呼麥,一種古老的歌唱藝術,主要流傳于我國蒙古族、圖瓦族等少數民族以及蒙古國等地區,其發聲原理特殊、演唱形式豐富多樣、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極高,并且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和生活方式,與草原民族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等密切相關,是他們表達情感、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這種歌唱藝術非常困難,嚴格來說比戲腔難度還要高……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現在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歌唱技巧都是一個聲音,但“呼麥”是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通過控制口腔、鼻腔、咽喉等部位的共鳴腔體,使氣流在不同的共鳴區域產生振動,從而發出兩個或多個不同音高和音色的聲音……
這種演唱方式就算是在當地少數民族里會的人都不多,同時也面臨著傳承和發展的挑戰,誰都沒想到姚淑璃竟然連這個都會……
這特么比她的戲腔都不遑多讓了好嗎!
開局直接放王炸,給觀眾們都聽爽了!
沈銘恩那邊也并沒有令大家失望,節奏一起,他拎起話筒,張嘴就來!
……
“看這山!”
“萬壑千巖連一川又一川!”
“讓這河!”
“星奔川騖結一灣又一灣!”
“譜這圖!”
“鸞飛鳳舞重巒高不可攀!”
“潑了墨!”
“墨飽筆酣潤我錦繡河山!”
……
“喔!!!”
與姚淑璃一般無二,沈銘恩一張口,同樣技驚四座,驚艷全場。
沈銘恩演唱這首《山河圖》之前就說過,你們節目組鼻癢的不是要押韻嗎?
這首歌就給你們押韻,就給你們一切你們能夠想象得到的,常見的,你們都能理解,堪稱“教科書”一般的“押韻”!
而事實證明,沈銘恩也真的做到了……
開頭這幾句歌詞,真的將“押韻”玩兒到極致了好嗎!
“看這山”、“讓這河”、“譜這圖”、“潑了墨”四個基本全是三押,每一句末尾的一個字,如“川”、“灣”、“攀”、“山”,全都發“an”音,又分別是一個“單押”!
墨飽筆酣潤出的錦繡山河仿佛隨著沈銘恩的歌詞躍然所有聽眾腦海,急速的鼓點與磅礴大氣的音律又非常具有辨識度,只是短短幾句,沈銘恩就憑借著這首《山河圖》,點燃全場!
而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真正精彩的,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