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首作品里我聽出了一些閃北民歌的影子,同樣是民族風格與軍綠特質的巧妙融合,這種“接地氣”的創作手法使歌曲既具備民間音樂的親和力,又不失隊伍的威嚴感,強化集體合唱的感染力,使使命感通過音樂的力量深入人心!】
【整首歌曲的音樂結構呈現出“訓練—凱旋—升華”的敘事邏輯,從“日落西山”的靜謐到“愉快的歌聲滿天飛”的將,旋律的起伏與歌詞的內容相互呼應,完整再現了戰士從訓練到獲得認可的心里歷程!】
【這種情緒遞進不僅增強了歌曲的戲劇性,更讓聽眾在欣賞過程中完成了一次“使命認同”的情感歷程!】
【好,非常好!這位同學回答的沒坐!完全沒坐!】
……
“日落西山紅霞飛”
隔壁的“夫子”在上課,現場的沈銘恩在繼續演唱,說實話《打靶歸來》這首歌的歌詞并不多,它更加強調的是一個演唱時候的語境,這也就對演唱者的要求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沈銘恩本輪演唱的《打靶歸來》跟之前的《一二三四歌》、《咱當兵的人》、《我和我的祖國》一般,同樣引用的都是美聲的演唱方式。
只不過,在演唱方面,他并沒有采用之前那種如波濤般洶涌,一浪接一浪磅礴大氣的演唱方式,轉而采取的是一種輕緩、輕快的方式。
美聲的唱腔,正式又正經;輕快的方式,將“打靶歸來”的榮譽感、使命感凸顯的淋漓盡致。
雖說是同樣的歌詞,但每一輪沈銘恩的演唱都有著不同的感覺,可以說,就“細節”這一塊,沈銘恩真的一整個“拉滿”了。
現場這邊也蠻有意思的啊……
一開始沈銘恩唱這首《打靶歸來》的時候,很多人跟那幫小黑子一樣都沒有get到這首歌跟本輪的命題【使命感】有什么關系,但后面可能是被沈銘恩的歌聲代入到那種光榮的畫面感當中了吧,大家也逐漸理解了那種“練為戰”的使命感。
也正是因為理解,大家才再次對沈銘恩找的這個“角度”而感到驚艷……
其實正如直播間里那幫“大儒”所言,正式這樣“接地氣”的演唱方式,才更能夠讓廣大群眾接受,正是這樣的旋律,才更能讓大家有共鳴。
在沈銘恩唱到最后一遍副歌的時候,不少觀眾已經忍不住要為他歡呼,為他鼓掌了。
沈銘恩的舞臺經驗也在這時候展現的淋漓盡致,除了第一輪之外,每一輪他都有跟現場觀眾互動,一種愉快又愉悅的氣氛被他帶動著逐漸彌漫在演播廳里,唱最后一遍副歌的時候他甚至原地踏步,做起了那種“一二一、一二一”一樣的步調……
那會兒其實很多人已經在猜測沈銘恩這首歌要以怎樣一個方式收尾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沈銘恩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拎著話筒,一邊踏步,一邊來了一句:
“一二三……四!”
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唱完,收回話筒,干凈利落!
“喔!!!”
那一刻,全場觀眾,一整個被點燃了!
游刃有余啊!
沈銘恩此時此刻給所有人的感覺,真的就是“游刃有余”!
縱觀這首《打靶歸來》,所有人沒有聽到慷慨激昂的高音,更沒有聽到多么華麗的炫技,沈銘恩就僅僅是用一種歡快又愉悅、輕松的演唱方式,迭加著那種莊嚴的旋律,將這首歌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貢獻給了觀眾們而已。
他唱的輕松,觀眾們聽得也輕松。
就這!
你說!
觀眾們手里的票,為什么不給他啊!!!
這第二輪啊……
不出意料,他又得通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