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呢
結果現在沈銘恩的演出,簡直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
結果現在,就算是哈基玲沒來,他們也沒膽量去奇襲沈銘恩……
就感覺,馬玲來的簡直多此一舉啊!
這會兒別說是他們了,其實就連哈基玲自己都覺得自己來的多此一舉……
但問題是,她是真的沒有料到,沈銘恩竟然第三輪還能這么堅挺啊!
說句實話,馬玲真的已經足夠高看沈銘恩了……
她甚至一開始都沒抱著第三輪沈銘恩會直接狀態下滑的打算,心里想的是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他逐漸一步步慢慢的進入疲軟期走下坡路……
結果呢
結果第三輪他特么“換發新生”了!
都覺得銘恩大帝晚年不詳渾身紅毛要廢了,結果愣是讓他特么的活出了第二春!
就這首《愛我中華》,你說,他們拿什么淘汰他!
而同一時間,舞臺上的沈銘恩,還在繼續演唱著。
……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
“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
重復那句非常洗腦的演唱,許是上周精神調養的不錯的緣故,雖說昨天才剛從《巔峰歌手挑戰賽》那邊通宵過來,但今晚的沈銘恩給人一種狀態極佳的感覺,別說是作品看不出疲軟了,人的狀態更是節節高啊!
跟舞臺上的沈銘恩一樣火熱的是評論區的“夫子”們,他們各種活躍著,刷著!
【啊啊啊!忍無可忍!同學們,上課!】
【老師好!】
【同學們好!】
【同學們請坐!】
【音樂專業的同學們,告訴我,沈銘恩的這首作品里有怎樣的內涵!】
【我來老師,我來!】
【好!那位沒坐的同學你來!】
【節奏上,沈銘恩這首作品采用了2/4的進行曲風格,強弱交替的節拍形成“進行感”,配合歌詞,讓“愛國”從靜態的情感轉化為動態的行動。】
【但不同于傳統進行曲的莊嚴厚重,這首歌的節奏中融入了民間舞曲的輕快特質,尤其是副歌部分的重復,像集體舞蹈中的“呼號”,既保持了嚴肅性,又不失活潑感,這種“剛柔并濟”的節奏,讓“愛國”擺脫了沉重感,變得輕松而有力量!】
【好!好好好!這位同學的回答很棒!但老師覺得還有補充的余地,誰來補充!】
【我!我啊啊啊!】
【那位嗓門兒大的同學你來!】
【到我了!終于到我了!我要說的是沈銘恩這首歌里對“民族樂器”的隱形運用!】
【這首歌的旋律中暗含蘆笙、竹笛的銀色邏輯,節奏里藏著踩堂舞、鍋莊舞的律動,但又不刻意強調“民族標簽”,而是將這些元素轉化為“通用音樂語言”!】
【這種“民族性”與“普遍性”的平衡,讓不同民族的聽眾都能在旋律中找到熟悉感,同時又能感知到“這是屬于全體中華兒女”的歌!】
【可以說,這絕對是一首具有非常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基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