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不可能對奪門之變毫無所知。
但是他卻沒有能力阻止。
文武百官現在都很清楚,朱祁鈺根本沒有子嗣。
還身染重病,必死無疑。
這樣的皇帝,不會有任何的大臣站在他這邊的。
這種情況下身為太子的朱見深肯定會繼位的。
也就是說,朱祁鎮其實不是搶了弟弟的皇位,而是搶了自己兒子的。
朱棣也是搖搖頭。
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惋惜。
畢竟明明是可以阻止的。
只要朱祁鈺狠心一點,不顧一切的殺掉朱祁鎮跟朱見深,又怎么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相信只要朱祁鈺真的狠心下來,朱祁鎮必死,那個妖后也是無法阻止的。
身染重病,沒有子嗣,后宮之人的手段罷了。
【“很多人其實都問,為什么于謙不出來阻止這場政變,其實原因很簡單,于謙沒有辦法阻止。”
“這是一場政變,朱祁鈺病危,孫太后復立朱祁鎮是符合禮法的。”
“此時已經不僅是孫太后支持朱祁鎮復位了,甚至連文官集團也是大力支持。”
“明朝的歷史為什么會復雜,原因其實就是武勛集團跟文官集團的對立,再加上皇帝的制衡,形成了各種詭異的旋渦。”
“此時的文官集團已經日益強大,若是于謙阻止奪門之變,最終的結果就是引發大明更大的內亂。”
“各地藩王同樣會打著勤王的口令出兵,實際上現在就是要朱祁鎮登基才能穩定住局面。”
“歷史上奪門之變中對于謙的記載不多,只知道第二天早上,他跟往常一樣穿著朝服去上朝,當天于謙就被下了大獄!”
“奪門之變是一場政變,是沒有理由的,但是卻合情合理,因為朱祁鈺已經沒有子嗣,大臣們跟著他毫無意義,此時朝中已經沒有任何官員支持朱祁鈺了,所以朱祁鎮才會贏得如此輕松。”】
武勛集團跟文官集團?
朱棣眉頭緊鎖。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朝中什么時候出現這樣的對立局面了。
至少在他的永樂一朝,這兩者之間是非常均衡的。
可為什么會突然失衡了呢
朱棣當然不傻,很快就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質。
他覺得問題的根源就出現在老大朱高熾跟老二朱高煦身上。
畢竟這兩人現在的對立,其實就是代表文官跟武將對立。
朱棣感覺很難過。
因為他發現,大明朝后續很多的問題,其實根源都在永樂朝。
這讓朱棣壓力無比巨大。
不知道該如何去改變這一切。
思考之際,天幕繼續,接下來的話,更是讓所有人動容。
【“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以后,復辟的大功臣徐有貞,便向他進言要殺掉于謙,原因就是于謙不死,復辟無名,石亨拔劍砍斷案角:“不殺于謙,奪門無名!”
“于謙的罪名就是勾結外藩,試圖顛覆大明王朝,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誣陷,可于謙還是非死不可。”
“于謙被判斬首示眾!”
“正月二十三,北京西市,圍觀百姓擠滿街道,哭聲一片,人人都知道他是忠誠!”
“菜市場于謙白發散亂,囚衣血跡斑斑,他轉向紫禁城方向,行三叩禮:“臣于謙,無愧天地,無愧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