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祖孫二人,乘坐馬車趕往河西村。
他們沒發現。
有個年幼的孩子,一直在趙府盯著,瞧見趙志出門后,立刻轉身小跑著報信。
裴氏族學。
今日峴弟和崔鈺沒有來上課,裴堅幾人心臟一直都跳動的很厲害,直覺是‘事發’了。
果然,當聽到趙志祖父二人去了河西村。
裴堅四人當即決定,開干!
他們的任務,是替峴弟‘搭戲臺’。
再好的戲,想要開演,也得需要一個大大的戲臺子,吸引大量的觀眾入場。
涉及‘士農工商’,老少咸宜,既能讓田間老翁捧腹搖頭,又能讓儒林士子直呼荒謬。
要俗的徹底。
又雅的別致。
得引發各個群體興趣,好奇。
然后拉出一條‘輿論火線’,‘轟’的一下在整個南陽縣城里熊熊燃燒。
甚至鬧到最后,縣尊、府尊都得親自出面,來撲滅這場輿論之火。
否則,便要擔上一個‘教化失責’的罪名。
#著寫《虹貓》《詠鵝》的八歲神童一夜之間淪為庸才,竟號召無數稚童,去自家田地揠苗助長,幫助莊稼早日成熟,癡心妄想提高糧食產量
這個話題,夠不夠勁爆荒謬?
族學里。
裴堅深吸一口氣,大聲道:“同窗們!且聽我說,峴弟遇到了麻煩,有一事,需要咱們幫忙!你們可愿意?”
什么?
崔峴遇見了麻煩?
一幫學子們聞言,紛紛圍過來關切詢問。
如今,崔峴在族學里,那可是‘粉絲無數’的。
便聽裴堅道:“峴弟讀圣賢書悟道,得知拔秧苗,可以讓莊稼早日成熟!今日,我們一起前往河西村幫忙!”
“不僅是咱們裴氏族學。你們現在,去各個族學調人,凡是能喊來的朋友,全都喊來!”
“我們從族學出發,一路沿街喊口號,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咱們是去干什么的!”
啊?
聽到這話,學子們神情一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位學子遲疑道:“這不是……揠苗助長嗎?夫子說過,這是錯誤的。”
裴堅聞言大怒:“峴弟都說了,此法有用,難道你比峴弟還天才?忘記上次《詠新竹》怎么贏得?小心吳夫子回來,狠狠痛批你只會讀死書。”
“這一次,峴弟仍舊是跟別人比試學問的!你們難道忍心看他輸?”
那學子脖子一縮,不敢吭聲了。
他怎敢跟崔峴比學問?
既然不對仗的《詠鵝》都能成經典,或許……揠苗助長真能管用呢?
而且,不能再讓崔峴莫名其妙繼續輸了!
否則吳夫子又要罵人。
莊瑾、李鶴聿、高奇三人紛紛響應。
學子當中,還有一部分裴堅特地安排的‘托兒’來附和。
但凡換一群成年人,這場子都搭不起來。
可他們是年幼的孩子,總能做出超乎大人預料、且匪夷所思的事情。
于是,一幫半大小子們輕易被帶偏,出現了有趣的‘皇帝的新衣’現象。
沒人敢再質疑此事的荒謬。
大量裴氏族學的學子出去‘呼朋喚友’,一群十歲左右的半大小子們匯聚起來,準備去‘干一番大事兒’。
不出意外。
這一天,整個南陽縣城都被驚動了。
一只無形的手,挑起星星之火,自年幼的學子群體當中迸發,準備燎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