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明顯謹慎很多,思索后說道:“《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車同軌非言車轍,乃喻禮樂法度一統!”
“周公制禮時未行秦制,然《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豈非王道一統之先聲?圣賢立言在明天理,豈囿考工記!”
這就是以微言大義的角度,來壓制崔峴的考據。
若是在現代,這就是胡扯。
可這是在古代,禮法大于天吶!
這番話,讓吳夫子、裴崇青、崔仲淵、崔伯山等人,又找回了崩潰的道心。
聽我說,謝謝你!
還好有你,讓我確定《中庸》是真滴!
但崔峴只用一句話反問,便讓他們齊齊再次道心破碎:“若車同軌僅為象征,何以《中庸》緊接非天子不制度?”
轟!
此話,讓諸位讀書人如五雷轟頂,呆愣當場。
尤其是吳夫子,裴崇青兩位年長的讀書人,震撼的看向崔峴,只覺得頭皮發麻。
九歲,此子才九歲啊!
為何竟然能問出這般振聾發聵的問題!
他倆甚至都不敢再聽下去了。
好怕道心當場破碎!
東萊先生也愣愣看向小徒弟,滿心震撼。
老先生不知道,自己的徒弟擁有一個現代的靈魂。
所以,他是真的被崔峴這種思維模式給震撼到了。
此前高臺辯經上千場,他都沒有經歷過這種超前、又犀利的辯經質問!
好在。
東萊先生經驗堪稱無敵,他穩住心神,道:“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孟子》言:定于一,荀子云:一天下。豈待秦政方悟?”
“置車同軌于非天子不制度后,正顯圣人立法垂憲之思:政令可因時而變,然致中和,天地位焉之道永恒!”
只能說,不愧是大梁王朝當代文壇領袖,士林第一名儒。
他竟然還掌握倫理實踐思維!
而這番話,上升到的高度,已經到了無可辯駁的地步。
當然其實崔峴是可以辯駁的。
但那是作為現代人的思維,但凡說出來,贏是能贏,可那就是大不敬啊!
因此。
思索良久后,崔峴朝著東萊先生一鞠躬:“學生受教。”
這便是認輸的意思。
東萊先生笑瞇瞇頷首,盡顯師長風范。
可心中卻在大聲咆哮:我的徒弟怎么能優秀的這般可怕!以這樣的情況來看,我假以時日,該不會天天輸給徒弟吧?
老天!
你究竟是什么級別的妖孽啊!
為師壓力好大!
要不然……以后我也每天繼續學習吧!不然到時候輸給徒弟,該多丟臉吶!
有些人看似表面笑呵呵,其實背地里已經開始哭了。
裴老夫人、高千戶等家長,雖然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但也大概了解到,峴哥兒真的很厲害。
再加上有東萊先生這個大儒在。
所以讓裴堅、高奇等人從裴氏族學退學,來到崔家學習,應該是個好事兒。
但對于吳夫子、裴崇青等懂行的讀書人來說,這場辯論,簡直就是頂級震撼!
道心在破碎、和縫補的邊緣,極限拉扯。
不是他們沒見過世面。
而是剛才那場看似簡單的辯論,縱觀整個大梁王朝,都找不出同等水平的了!
東萊先生畢竟是文壇領袖,實力強橫理所當然。
可峴哥兒才九歲啊!
這合理嗎?
等四五年后,到開封辯經的時候,那些人,真的不會被峴哥兒給虐到崩潰嗎?
有那么一瞬間,吳夫子甚至覺得,自己聽完這一場辯經,產生了很多朦朧的明悟。
那是思想,和思維模式的升華!
原來,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打開四書五經?
學到了!
要不是還得去裴氏族學授課,吳夫子都恨不得自己也在崔家上課學習了!
每日聽這種級別的辯經,就算是只豬,也能有所感悟啊!
而裴崇青老爺子,則是在聽完崔峴、東萊先生這場辯論后,徹底激動了,服氣了,振奮了!
他看著崔家滿院子的振奮標語,找到崔峴,期期艾艾問道:“峴哥兒,祖父能不能跟著你們一起上課啊!祖父有種直覺,若是聽幾年你和東萊先生辯經,說不定,也能中進士。”
“祖父才50歲,也正是拼搏的好年紀呢!”
聽聞這話的裴堅:???
我要跟我祖父做同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