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話,起到了作用。
于是,明面上沒有官府人員參與。
暗地里在便衣衙役、工匠們的刻意引導下,流民們被收編安頓,開始修河堤。
當夜。
不知怎地,有大量黃河鯉魚,從水中跳上岸。
有人突然激動大喊:“這是陛下恩德,是祥瑞啊!感謝陛下,感謝陛下饋贈!”
流民們不明所以,但都很是激動,跟著紛紛感謝陛下。
他們在河邊點起火堆,吃烤魚。
又有人泣聲道:“這么美味的魚,我等生平頭一次吃到,真想讓陛下,也嘗一嘗啊!”
流民們美滋滋吃飽了,不介意跟著一起夸贊陛下,說點沒用的屁話。
但誰都沒把自己搶到的魚,真的貢獻出來。
唯有幾個認識嚴思遠的百姓,很是懵逼:這不是前幾日賑災的富家少爺們嗎?怎地吃一條魚都這般感動?
但,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黃河鯉魚自發跳上岸的事情,轟然傳開。
人們都在說,那是祥瑞!
一開始,眾人還只是實事求是,說有幾十條魚跳出水面。
再到后來,變成了成百上千的魚跳上岸,目之所及,全都是大鯉魚!
因為,那是百姓自發修筑河堤,感動了上蒼,感動了陛下,所以降下的恩賜啊!
祥瑞一說,徹底流傳開來。
次日一早。
孟津縣令昌濤,將寫好的奏疏,鄭重收入懷中。而后牽著一匹快馬,和一位差役一起,準備進京!
離開之前。
昌濤對著賈邵鄭重作揖:“先生,我去了。”
崔峴年輕的眉眼里,是一切盡在掌握當中的自信,和神采飛揚的笑意:“大人且去吧,我在孟津,靜等大人凱旋。”
這般運籌帷幄的姿態,實在令人心折。
也給了孟津縣令無盡的信念!
因此,昌濤深吸一口氣,振奮笑道:“好!”
這個清晨。
當數以萬計的陜西百姓,因為旱災,陷入哀痛苦難。
當孟津城外的流民無法安頓。
當孟津城內百姓一片惶恐。
當整個大梁朝堂氣氛緊繃,皇帝失去對臣子的信任,因‘罪己詔’一事,再度不肯上朝。
當內閣焦頭爛額。
當首輔鄭霞生,跟河南布政使李端,在期盼一場奇跡的時候。
孟津縣令昌濤,帶著賈邵贈與他、贈與整個大梁的奇跡,自孟津騎快馬,攜一往無前之勢,悍然朝著京城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
一艘大船,自孟津渡口出發北上,里面裝著大量新鮮的、美味的黃河鯉魚!
孟津縣衙。
崔峴坐在躺椅上,悠閑曬太陽,嘴角帶著笑意。
他還未出仕,未曾進入朝堂。
但,有些事情,進了朝堂,反而就不好辦了。
灶臺要提前燒起來,將來才會暖和。
孟津一事,是他偶然遇到的。但正是這番偶然,造就了一番神來之筆的后續。
作為首輔鄭霞生的徒孫,崔峴做這一切,目的性有點太明確,還涉嫌黨爭。
但作為賈邵,他做這些,剛剛好!
陛下,嘗一嘗我給你量身定做的‘糖衣炮彈’吧。
記住賈邵這個名字。
將來‘賈邵’變‘崔峴’的時候,我就不再只是首輔鄭霞生的徒孫了。
我還是陛下您的天子門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