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寢殿。
聽聞皇帝一直在夸贊賈邵,昌濤懸著的心,終于落下。
這把穩了!
他跪著叩首道:“陛下乃天命所歸之圣天子,似賈邵這般良才,我大梁有千千萬,皆心系君父。”
“包括微臣,雖不如賈邵之萬一。但也傾盡所有,愿為君父分憂。”
聽到這話,嘉和皇帝笑了笑,不置可否道:“起來吧。”
“謝陛下。”
昌濤緩緩恭敬起身。
嘉和皇帝并未讓昌濤退下,而是看向司禮監太監,說道:“你去一趟內閣,把首輔請來。”
祥瑞一事兒,辦的實在漂亮。
鄭霞生借花獻佛,帶領文武百官,于朝堂上歌頌圣天子。
這個人情,皇帝領了。
既領了人情,那自然便要給些好處。
半盞茶不到的功夫。
鄭霞生來到乾清宮,正欲行禮。
嘉和皇帝擺擺手,笑呵呵道:“首輔來了,禮就免了。接下來,陜西旱災一事,便交由李端去辦吧。”
這是原本就定下的。
但鄭霞生知道,皇帝肯定不會無緣無故重復提起此事,心中便有數了。
他恭敬道:“稟陛下,老臣定會督促李端,盡快解決陜西旱災,為陛下分憂。”
皇帝點點頭,似是隨意道:“算算資歷,禮部尚書董彥,也該到入閣的時候了。便讓他來做次輔,替你分擔些壓力吧。”
“至于李端,陜西旱災事了之后,回來任禮部尚書之職,閣老以為如何啊?”
鄭霞生臉上浮現出感激,趕忙跪下:“老臣替李端,謝陛下提攜。”
“起來吧。”
皇帝示意鄭霞生起身,而后看向昌濤:“還有朕的祥瑞縣令,你想要何獎賞?”
昌濤急切跪下:“微臣惶恐,不敢要獎賞。愿前往陜西賑災,為陛下分憂。”
嘉和皇帝看向鄭霞生。
鄭霞生略作思忖:“漢中府有個空缺。”
昌濤心臟撲通撲通跳動,若非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他怕是都要笑出聲來。
嘉和皇帝笑道:“既如此,昌愛卿便去做漢中知府吧。”
從縣令,到知府,連升三級!
報一場祥瑞,少走二十年彎路!
這又是誰的一輩子!
“微臣,多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昌濤激動叩首,鳴謝天恩。
心里想的卻是:回去以后,我一定要把賈邵先生給供起來!
嘉和皇帝擺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鄭閣老,和喜不自勝的昌濤,一起走出乾清宮寢殿。
他們剛出去。
一位小太監便走了過來:“昌大人,請留步。”
昌濤頓時停下。
鄭霞生瞧著這一幕,未發一言,獨自朝著內閣去了。
寢殿內。
嘉和皇帝看著手中賈邵寫的字帖,和那張對聯字條,神情帶笑。
司禮監太監見他心情好,湊趣道:“這賈邵,實乃有福之人,這般年輕,便入了陛下的眼。可要奴才派人,去查一查他?”
嘉和皇帝笑罵道:“蠢貨,蠢貨啊!你且記住,水至清則無魚,這世間,誰又能經得起徹查呢?”
“讓昌濤等一等,你去取一柄玉如意,交給他帶回孟津,贈予那賈邵。”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深諳平衡之道的嘉和皇帝,自然也懂何時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說到這里。
皇帝略作遲疑,又道:“再……帶封信,并玉如意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