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何等足智多謀,聰慧過人啊!
但,這般運籌帷幄的少年郎,也讓蕭震看到了希望!
他為何在此次東南抗倭事件中敗的如此凄慘,毫無翻身之地。還不是因為,他在朝堂上沒有靠山!
一個將軍若是只懂打勝仗,那他或許會百戰百勝。
但最后的結局,絕對是死路一條。
哪怕有皇帝做靠山,也無濟于事。
蕭震還有太多、太多的抱負沒有實現。
倭寇不滅。
他不能死。
他需要同盟、需要靠山、需要朝堂有人做助力。
因此。
面對賈邵的詢問,蕭震直接沉聲說道:“我確實是陛下授意,去東南抗倭,牽制東南豪強士族的。但,如今我敗的十分凄慘。”
“就算陛下仁慈,肯饒我一命。我也不可能再回歸東南前線,帶兵打仗。我那八千敗軍兄弟,也會被拆散,以敗軍奴仆的恥辱身份,后半生遭受屈辱對待。”
“先生,我的訴求很簡單。”
“不論如何,我要帶著我這八千兄弟,重返東南抗倭前線!”
“若先生能幫我,蕭震這后半生,愿以先生馬首是瞻!”
其實聽到這番話,崔峴就放心了。
他最怕的是,蕭震一根筋,把‘忠臣良將’路線走到極端。
這樣的人,不是說不好,其實是很好的——
但,以崔峴目前的處境,只會救一次,以后就不會管了。
因為救的次數多了,很有可能將自己置于萬劫不復之地。
忠奸黑白,是普通百姓眼中的道德觀。
可站于高位,站在政治立場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
‘忠臣’會釀成大禍,‘奸臣’也能救濟蒼生。
它不是非黑即白的。
往往大多時候,‘灰色手段’反而更能推行政策,利國利民。
崔峴從蕭震這番話中,迅速評估出,此人是可以作為盟友的。
至少蕭震腦子很清醒。
所以,他可以按照皇帝的意愿,救下蕭震。
也可以夾帶私貨,把蕭震當做一顆釘子,釘在東南。
這是個特別好的機會。
但凡今日崔峴暴露首輔徒孫的身份,或者位于朝堂之上。嘉和皇帝都不可能把這個任務,落在崔峴頭上。
首輔鄭霞生徒孫,跟東南抗倭將軍私下結盟,縱然是皇帝,也得忌憚三分。
“好。”
思索過后,在蕭震振奮驚喜的注視下。
崔峴直接說道:“好,我可以保你不死,也能保證,你的八千兄弟活命,跟隨你重返東南抗倭戰場。”
“但,你這從二品的抗倭副總兵官職,肯定是保不住的,一定會被降職。”
“降職重返東南后,你需要一場勝利。一場誰都壓不住你,史無前例的勝利。這個事情,等你活下去后,我自會傳授你一套練兵抗倭之法。”
“但現在,我需要問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