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難一》曰: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敗將稱‘忠’,如盜跖稱‘廉’!當速斬此人,以儆效尤!”
他避開了崔峴‘天道貴生,王法容情’的說法。
單開始質疑蕭震是否值得一個‘忠’字。
不得不說,眼前這幾位年輕的少年郎,確實才情橫溢、滿腹經綸!
崔峴眼睛亮起來,給了周斐然一個贊嘆的眼神。
而后駁斥道:“《莊子·逍遙游》曰:名者,實之賓也。”
“《尹文子·大道》言:形以定名,名以定事。”
“將軍雖敗,三軍仍效死;雖囚,萬民猶請命——此實勝虛名!諸君欲殺實保名,豈非買櫝還珠?”
周斐然問道:“何來萬民請命?”
“既如此,你且看好了。”
謫仙閣內,便見一身青衫的賈邵朗聲大笑。
而后轉身,看向金谷園成百數千的讀書人,和更遠處的百姓們,高聲道:“諸位,可愿為蕭震將軍請命?”
這句問話,仿佛帶著某種魔力。
轟然將金谷園內的氣氛推向了高峰!
無數道目光,振奮看向謫仙閣,看向謫仙閣內一身青衫、姿容無雙的耀眼少年郎賈邵!
“愿意!”
“我愿意為蕭震將軍請命!”
“不可殺良將!”
先是讀書人們漲紅了臉,一起齊齊吶喊。
再后來,圍觀的百姓們弄清楚情況后,也齊齊跟著震聲附和。
本該文雅、風趣的牡丹園林,盡是嘶吼聲。
但在滿園花海的應和中,卻顯得格外相襯!
于一片吶喊聲中。
崔峴看向周斐然,朗聲重復方才的話:“將軍雖敗,三軍仍效死;雖囚,萬民猶請命!”
伴隨著四周圍的吶喊聲,重新聽這句話,實在振聾發聵,令人心折!
身穿尋常便衣,藏匿于人群中的蕭震,聽著四周圍百姓的歡呼,看著遠處謫仙閣里,為自己生死而辯駁的賈邵,眼眶發紅!
他征戰沙場、與倭寇拼命的意義,在此刻,具象化了!
而在一片震天吶喊聲中。
周斐然定定看著賈邵,滿眼贊嘆,接著當眾朝賈邵一拱手。
此番關于‘天道王法’之辯論,他們認輸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次小小的認輸。
五大絕世才子之辯論,今日過后,絕對會自洛陽傳出,引發無數人關注。
賈邵于‘天道王法’論中贏了。
來日朝堂之上,便沒有人能拿這一點,來問責蕭震。
此次謫仙閣辯經,是輿論的火種,是民間的發聲,是來日朝堂議政的風向標!
今日在場成百數千讀書人,愿為蕭震請命。
今日后,八千敗軍返京途中,每過一城,就會有百姓愿為其請命!
就讓這把火,自洛陽率先燒起來吧!
但,還未等在場讀書人們,因賈邵贏了而歡呼。
何旭自周斐然身后站了出來,看向賈邵,高聲道:“《公羊傳·桓公十一年》云:權者反于經,然后有善者也。”
“《鹽鐵論·刑德》曰:法者止奸之禁也。赦將軍是行權壞法,開僥幸之門!”
這是‘天道王法’辯輸了,立刻改變思路。
從‘經權’作新的切入點,向賈邵發起進攻!
場見歡呼聲驟停。
無數人看向賈邵,目露擔憂。
大家這才意識到,今日是有四個絕世大才子,輪番向賈邵辯經的啊!
但,賈邵以實際行動向全場表示——
完全不必要擔憂!
在無數道振奮、驚艷、欽佩注視下。
便見賈邵幾乎都未過多思考,張口便輕松駁斥道:“《春秋繁露·竹林》言:《春秋》之道,固有常有變。”
“《淮南子·氾論訓》載:圣人制禮樂,而不制于禮樂。今倭寇來犯,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權!”
謫仙閣內。
賈邵一人,辨戰四位絕世大才子,半點不落下風。
其耀眼之風姿,讓全場為之折服傾倒!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