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愛卿乃朕之肱股也’后。
嘉和皇帝將那幅簡筆畫置于一旁,去看賈邵的第二張信紙。
那是一首詩。
《韜鈐深處——洛陽謫仙閣送抗倭將軍蕭震》。
嘉和皇帝沉默著讀完這首詩,神情動容,喃喃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賈邵啊賈邵,這究竟是你在替蕭震明志,還是借此詩,向朕明志呢?”
“朕,也希望東南能夠早日‘海波平’啊。”
可轉念想到,此次送信的十八個錦衣衛信使,遭遇四次截殺,最后只留一人活命。
嘉和皇帝眼睛里便浮現出森冷的殺意與憤怒。
縱然他貴為皇帝,也無法徹底解決‘東南禍亂’。
好在,賈邵幫了他大忙!
嘉和皇帝甚至已經開始提前籌劃,可以借著此次機會,拔掉哪幾個東南安置在朝堂里的‘釘子’。
而蕭震,憑此次賈邵的造勢,不僅能活命。
還能重返東南戰場!
要不是賈邵這件事辦的實在漂亮精彩,以嘉和皇帝矜持的性格,又豈能回一句這般情真意切的‘肱股’之言呢?
而且還是察覺到賈邵‘有貓膩’的情況下!
嘉和皇帝略作思忖,喚來司禮監太監,交代道:“把朕的回信,送去洛陽給賈邵。”
“還有,再把賈邵在洛陽,給蕭震出的三條抗倭計策,告知鄭霞生。”
“首輔自然知道該怎么做的。”
司禮監太監恭敬領命而去。
當日。
關于‘賈邵’在洛陽的所作所為,包括救蕭震的細節,便送到了鄭霞生府上。
鄭閣老瞇起眼睛,看完事件始末后,一張老臉都快笑爛了。
好家伙!
‘孟津祥瑞’事件剛結束不久,小崔峴又幫陛下定住了東南?
而且還借此籠絡住了蕭震!
未入廟堂,羽翼先豐!
不不不。
這已經不僅是小崔峴自己‘羽翼先豐’的問題了。
這一次,小崔峴又幫了師祖大忙啊!
或許在外人看來,崔峴作詩、辯經格外震撼精彩。但其實那三條看似不起眼的抗倭策略,才是真正的殺招!
對于東南豪強來說,無論是開海禁、亦或者結交琉球,他們都是不可能同意的。
但此次蕭震得民心,錦衣衛又被數次截殺,東南那邊還疑似被陛下掌握了‘謀反’的證據。
他們必須作出退讓。
保證蕭震活命,反而成為了最微不足道的讓步。
因此。
次日早朝,鄭霞生一派開始猛烈發起進攻,建議陛下開海禁、結交琉球、平定東南!
朝堂百官當即吵作一團。
另一邊。
蕭震和八千士兵,自洛陽趕往京師。
一路上,每經過一城,都有百姓自發來慰問。
而賈邵于洛陽謫仙閣,那場同四位才子辯經的內容,則是在大梁文壇引發劇烈轟動。
有大儒激動表示,此乃嘉和第一辯!
因為它辯的是人心大義,辯的是家國太平!
隨著時間推移。
《詠柳》《登鴻雁樓》《韜鈐深處》等幾首賈邵的驚艷之作,也在大梁詩壇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