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甘蔗上市了,咱就不用買黑砂糖,而是去買便宜低廉的甘蔗。”
“如今盛產甘蔗的地域,在閩南。”
“我們先購買黑糖,制造白糖,積累資本。等再過一兩個月,就可以雇傭漕船,去閩南,大量購買十月份成熟的便宜甘蔗。”
“把甘蔗拉回開封后,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去建造糖坊。”
“開封挨著黃河,有天然的水利資源,所以我們可以建造水利糖坊,加大生產量。一家大型糖坊,可以養活數百,甚至更多工匠。”
“我們開上數十家糖坊,到時候別的不敢說,至少開封府的稅收,咱們可以給它提升一半!蒙養活上萬的工匠!”
嘶!
聽到這話,一家人都驚呆了。
但,更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后面。
崔峴繼續道:“甘蔗制作糖霜,可不僅僅只能制作糖霜。”
“食品加工方面,我們可以做冰糖、糖塑,蜜餞,糖酒,糖果,果醋。”
“輕工業方面,廢棄的甘蔗渣可以造紙。蜜糖可以制造酒精,還可以用殘渣制作肥料。”
“而醫藥方面,可以制造止咳糖漿,還能用來做傷口消毒劑。前者惠及民生,后者,我們可以跟軍隊合作!”
“以后,黃河上的漕船,全是咱家的。運輸甘蔗,運輸糖霜,運輸糖果、紙張,止咳糖漿。”
“我們甚至可以跟閩南方面合作,開墾荒地,大量種植甘蔗。”
“亦或者將閩南的甘蔗,培育后,移植到開封地區,成為新中原甘蔗產區。”
“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河南到閩南的白糖幫扶產業鏈。”
“屆時,莫說整個開封,整個河南的經濟稅收,至少能提升一到兩成!”
“咱們家,能為數萬個工匠百姓提供崗位。牽扯到的行業,更是數不勝數。”
“這河南崔氏的名頭,咱家要定了!”
老天吶!
崔峴說的這話,把一家子人都聽得合不攏嘴,滿眼呆滯。
老崔氏狠狠咽了口唾沫,勉強找回理智:“這么大的生意……咱家,咱家怕是吃不下吧。”
崔峴贊許看了一眼祖母。
而后道:“這么大的生意,咱們當然吃不下。好在,孫兒還有位首輔師祖,甚至還有個皇帝筆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師祖的派系需要錢,皇帝的私庫,自然也需要錢。”
“到時候,把利潤分給師祖。那么哪怕我推翻經書,推翻科舉制,也不會讓師祖為難。因為師祖后面那些人,得靠我養活!”
“再把利潤分給皇帝,他自然會無條件站在我身后,支持新學革新!”
“要是皇帝胃口太大,那我就進一步,搞白糖出口!將白糖炒成繼大梁絲綢、瓷器后的第三支柱產品!數以萬計、十萬計的白銀回流,不僅能養活皇帝。”
“還能養活幾十萬軍隊!”
“到了那個時候,誰敢跟我說新學不行?”
“當然這一步太遠,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就說眼前。”
崔峴微笑道:“明年科舉考試開考前,咱們家至少已經開了七八家糖坊,養活著大幾千工匠。”
“產業經營遍布開封,整個開封府的稅收,能給它提高兩成。”
“新任河南布政使,估計馬上就要來赴任了。他要是不找我麻煩,我就把這功績送給他。”
“他要是找我麻煩——開封府兩成稅收功績都敢丟開,我馬上就能向皇帝參他一本!”
“總之,這個功績,我就要塞他嘴里去!”
“他吃了這個功績,就得按照我的意思來辦事兒!”
“我會告訴他——”
“明年河南科舉,禁考《毛詩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