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天監這四句批語,相當辛辣直白。
就差指名道姓,罵崔峴是‘禍國災星’。
更令人瞠目的是,道家跟著欽天監一起開團了!
相比于欽天監,他們對‘天象論’的解讀,顯然更加權威。
而道家對崔峴的指控,也十分能站得住跟腳:此人違背天人感應、擾亂天地秩序!
龍虎山、終南山兩代天師,向圣上奏疏:
“臣夜觀天象,見熒惑入心宿,文曲晦暗,此乃‘邪說干正,天道失衡’之兆。”
“近聞開封有儒生崔峴,妄解‘天理’,謂其在人心而不在天。此論悖逆《尚書》‘天秩有禮’、‘天討有罪’之訓,輕慢天帝,褻瀆陰陽。”
“夫天理者,乾坤之常道也。今有人欲將‘天理’私據于方寸之心,則祭祀無義,禮樂無憑。”
“若人人皆言己心即天理,則君權神授何以尊?災異祥瑞何以察?此非治學,實乃亂天之經,逆物之情!伏乞陛下為萬民社稷計,正本清源,以全天道!”
不愧是道家,短短一番話,字字殺氣騰騰。
繼道家之后。
釋家,也出手了!
五臺山顯通寺當代主持,本湛法師指控崔峴混淆儒釋界限、破壞本朝正統思想。
他在呈給圣上的奏疏中,是這樣說的:
“臣伏聞開封崔峴詮釋‘心’、‘理’,此論危矣!其言‘天理非外鑠,本自具于心’,實與禪宗‘明心見性’之旨暗合。”
“若使此說盛行,則士子不讀經書,百姓不敬綱常,皆以‘本心’為辭,綱紀何以存焉?”
“昔梁武帝溺于佛空而國亂,此乃前車之鑒。今崔峴以儒名行釋實,是以釋亂儒,其禍更烈于佛!”
“伏惟陛下明察,儒學之純正,關乎國本。若使此‘似儒非儒、似禪非禪’之異端淆亂視聽,則圣學將不圣,王道教化將根基動搖。”
釋道兩家,一攻一守,配合默契。
合力將崔峴扣上‘異端’的帽子!
事態從這里,二次升級。
王朝上下一片嘩然震動。
那崔峴,怎地一夜之間從‘大梁第一神童’,淪為‘人人喊打’的存在?
而且被釋、道兩家聯手傾力圍剿!
自‘百家爭鳴’結束后,千百年來,從未有這般離奇事跡。
堪稱曠古奇聞!
唯有站在王朝頂端的少部分人,驚駭意識到——
一場由崔峴引發的‘國本之戰’,打響了!
道、釋兩家為何殺氣騰騰?
不惜放棄‘世外高潔’秉性,也要置崔峴于死地?
當然是,崔峴從根源處,威脅到了他們的傳承本源!
所以,他們急了!
不僅這兩家。
儒家內部各個學派高層,同樣齊齊亮起了屠刀!
當民間老儒、無知懵懂讀書人叫囂‘經賊崔峴’、‘《尚書》無錯’、‘稚子不配掌院’的時候。
他們根本想象不到。
崔峴在開封與桓應那場辯論,引發了多少位高權重之人的恐慌。
更令他們恐慌的是,崔峴,還繼任了岳麓山長的位置,擁有了崇高政治地位。
不可以!
必須要將此人盡快扼殺!
國子監。
書房。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14歲,他才14歲啊!這是哪里來的妖孽!”
“若他日后真成功修訂了《尚書》——那豈不是當代鄭玄、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