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令院里進行了一次緊急會議,大賢者召集了教令院中高層的教令官和風紀官,親自辟謠這兩篇文章里的說法。但……
“感覺越描越黑啊……”書記官艾爾海森一邊記錄會議內容,雙眼不斷四處亂飄,觀察參會所有人的反應。他的地位不高不低,對教令院的一部分異常行為有了解,但更核心的那部分便一無所知。
只是,那篇名為《揭露大賢者阿扎爾的賣國行徑》的文章中,還附帶了音頻,內容正是包括大賢者在內的四位賢者軟禁生論派和因論派賢者,和博士多托雷達成允許至冬在須彌城建設軍事基地,意圖將關稅包給璃月的賣國圖謀。
再深入觀察的話,艾爾海森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大家對大賢者的態度有了明顯的分化。那些大賢者的死忠依然對大賢者保持支持,甚至隨著這兩篇檄文的發布,更加死心塌地了——真是蛇鼠一窩。
艾爾海森看向了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教令官,那部分人是完全的公務員,日子人,科研佬,只要事不關己,便高高掛起,完全精致利己的一伙人,但艾爾海森并不排斥這種類型,不如說他比較喜歡這類有限的聰明人——不要覺得只要是利己,就是絕對有巨大危害的了。通過對制度、規則的完善,這類人自然會回到正軌上。
根據艾爾海森的觀察,這些人充其量就是擦個邊,鉆點漏子,給自己混點福利的軟弱人罷了,論危害性,遠不如大賢者這一類既利己,又發癲的存在大。所謂的精致利己者,本質上就是一群既想盡量使自己得利,又不想受到公眾的攻訐的人罷了。
最后,艾爾海森看向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風紀官。今天的風紀官們似乎有些奇怪,疑似在壓抑著什么。而那位名頭最亮,話語權最高,被稱為大風紀官的賽諾身旁,一個不動聲色、鎮定自如的嫩臉風紀官便顯得有些突出。
艾爾海森索性就用自己的權限,對著風紀官的列表找了一下,找到這個人的名字:莫拉蒂,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才成為風紀官沒多久。
“作為一個學生來說,似乎有些太淡然了,這氣質也有一點在哪見過的感覺……”艾爾海森繼續查看莫拉蒂的履歷,不上不下,沒有出色的研究,倒也不至于說蹩腳。
“這些風紀官似乎有問題。”艾爾海森如此判斷,他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或許是艾爾海森打量的目光過于顯眼和銳利,“莫拉蒂”看向了他。那一瞬間,兩人的視線對上了。那是一雙怎么樣的眼睛!純粹無邪,就像是天臂池一樣,想來就算是有狂風呼嘯而過,風止浪息的那一刻,依然會維持著清澈。
對上視線,“莫拉蒂”的嘴角微微揚起,然后收回視線,繼續看著臺上的大賢者,就像是生論派的學生看那些被關起來的珍奇動物。
“那種眼神!”艾爾海森無法維持淡定了,他一定在某個時候見過!向來淡定的他,現在居然感受到緊張。艾爾海森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就在這兩天,絕對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會發生!
“必須要想辦法搞明白……”他思忖道,現在明顯是規則正在被顛覆的時候,教令院,乃至整個須彌,將要迎來一場所有人都難以置身事外的風波。他必須想辦法理清全貌,將信息差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