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花安慰道盧春芳,“也不見得就是沒考中,也可能是報錄人不知馮相公有親眷在府城,直接將消息遞回老家了呢?”
盧春芳卻也沒那么失落,“嗐,便是沒考中也是常事,左右也要在府城讀上幾年,我又有了營生,慢慢來吧。”
她心態如今倒是平和多了,甚至認為馮進章當一輩子的秀才也不錯,到底是受了琴娘的事被影響到了。
過了兩天孟晚收到宋亭舟的信件,言明確實中了舉,昌平府學這次共中了十一人,是二十年考中舉人最多的一屆。其中九人都是乙子班的同窗,同去的吳昭遠與祝澤寧也榜上有名。
他們參加鹿鳴宴后便一同回來,讓家中不必擔憂。
孟晚心中大定,每天睜開眼睛就是盤算宋亭舟還有幾日到家。
但先來的卻不是宋亭舟,而是盧春芳的小叔子和妯娌。
清晨盧春芳和碧云在前頭低著頭忙活,突然聽到有人向等候的食客問話:“大哥,這后頭是柳堤巷嗎?”
她聽著聲音耳熟,抬頭望去,見是兩個穿著帶補丁的粗布衣裳,各自背著大包行李的人。
“進忠?”
盧春芳不敢認,因為這兩人臉上一層灰,肩膀還耷拉著,好像被抽走了渾身的精神氣兒。
她又試探了一句,“進忠是你和菊娘嗎?”
兩人一齊抬頭看過來,難以置信的說:“大嫂?真的是你!”
兩口子欣喜異常,語無倫次的說:“大嫂你好像胖了,不對是白凈了……這就是你開的鋪子嗎?真好啊,這么多人來吃早食,肯定賺了不少錢……”
盧春芳也高興,“你們來的怎么這么早,我還以為還要幾天的。”
碧云見她來了親人,便接了她的活計讓她招待家人。
盧春芳對他道了謝,領著小叔子和妯娌從巷子里的正門進去,常金花在灶房炸油果子,見她領了人進來,猜是馮家人。
“春芳啊,是你弟弟弟媳婦來了?”
盧春芳滿臉喜氣,“是啊宋嬸。”
又招呼馮進忠和菊娘對常金花說話,“這是宋家嬸子,我來府城后一直是宋家人照顧我,這鋪子也是她家做熟了交到我手上的,是咱家恩人。”
兩口子都是種莊稼的老實人,也不懂什么禮節,聽嫂子說什么恩人,又給鋪子做,便要跪下給常金花磕頭。
常金花哪兒能受人家這么大的禮,也顧不得鍋里的油果子,忙起身將他們扶起來,“啥恩人不恩人的,春芳是實在姑娘,合我眼緣,你們來了她在府城也有親人了,好好干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