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東家。”現在孟晚說的話在唐妗霜耳里比圣旨還好用,知道孟晚有重用他的意思,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緊張和恐慌,怕做不好對不起孟晚的期待。
孟晚接著說道:“還有你們親人的事,抱歉,還是沒能從陳崇和陳云墨口中問出什么消息。”
唐妗霜有個姐姐落在他們手中下落不明,聞言不免有些失望,但這種事怎么也怪不到孟晚身上,東家肯記得幫他們找親人已經令他十分感動了。
“東家不必介懷,總歸陳崇他們已經落網,也許她們已經逃出來了也說不定。”唐妗霜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阿硯已經被搖搖晃晃的馬車晃得睡沉,孟晚輕拍他后背,不急不緩的說:“再等兩三個月吧,屆時可能就問出消息來了。”
那兩人現在還在嘴硬,不過是因為心中還有期望有人會救他們出去,等宋亭舟升了官回來,不信他們還認不清局勢。
留著他們倆不是因為宋亭舟不敢殺了他們,亦不是怕得罪背后之人,而是想放長線,釣大魚……
到了蘆橋鎮后,藕收的比較順利,畢竟孟晚在赫山算是名聲在外,紅山村和紅泥村從最窮到如今最富的兩個村子,也只用了兩年的時間而已。
當地百姓將孟晚當財神爺似的供著,巴不得孟晚光顧自己村子。
孟晚與幾位里長說了今年會大量收購蓮藕后,他們也只猶豫了一晚,便決定開春帶領村民多種藕田。
藕田種好,嚴格來說六個月都能陸陸續續的有藕收,但孟晚收藕是要制粉用,渡得越粉越好,便決定之后每年十月底開始陸陸續續的收藕。如今的經驗不多,往后可能還要依據當時的情況再做調整。
孟晚現在要做的就是趁春季種藕之前,選出出粉量最多的藕種來,用來做種植藕田的藕種。
除了當地藕種外,江南地區的蓮藕同樣品類眾多,孟晚早在年前有種藕田的想法后,便給祝三爺寄出書信,直到年后才收到對方回信。信上說他今年是在京都過的年,要年后再啟程來赫山,叫孟晚千萬不必著急。
果然,二月中旬,祝三爺帶著商隊風塵仆仆的趕到赫山縣。
“晚哥兒,沒耽誤你正事吧?”
祝三爺是長輩,在赫山又有固定的宅子住,孟晚一收到他到了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唐妗霜趕了過去,總不好次次讓人家登自己這個晚輩的門。
“沒有沒有,如今還沒開始種藕田呢,不急。三叔要的那批糖也都給你備好了,隨時都能拉走。”孟晚坐在祝三叔家的廳堂里同他說話。
祝三爺大老遠來一趟,糖是最要緊的事,聞言心里終于放心,和孟晚聊了幾句家常,“瓊娘嘴刁的狠,只要吃昌平的米,我從昌平出來給他們帶了不少的米面。”
孟晚想到自家兒子,“阿硯還好些,但他只愛吃我娘做的飯菜,旁人的就差些。”
祝三爺目光柔和,“今天我先歇上一天,明日再去看看阿硯。對了,我在京都見了亭舟。”
孟晚算了算日子,“三叔見他的時候,他應該還沒參加朝廷的考核吧?”
祝三爺叫宅子里的下人上了些果子點心給孟晚和唐妗霜,“確實如此,但我聽昭遠說去年朝堂上對赫山的爭議極大……”
他話說到一半若有似無的看了眼唐妗霜,似乎不知道接下來的話方不方便透露。
唐妗霜起身的瞬間被孟晚按下,“三叔,這是我的人,還算可靠。”所以如果是一般的機密說出來也無妨,若是涉及過深就算了。
祝三爺聽出他話里的意思,沉吟了片刻說道:“亭舟高升現在幾乎是內定的,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召回盛京。”
“回盛京?”孟晚語氣驚訝,他和宋亭舟都沒做好回去的準備,按照正常地方官的升遷順序,宋亭舟這個時候就算回盛京也不會升太快得到重用,因此著實不算是什么好時機。
祝三叔不懂官場,卻會看人臉色,“可是有什么不妥?”
孟晚捏了塊綠豆糕吃,語氣還算平淡,“怎樣都好,只等夫君從盛京回來我們再細細商量。”
祝三叔見他不愿多說,便岔開了話題,“你帶來的這位小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