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親自站在門外迎人,宛若一對新婚的璧人,令人挪不開眼睛。
“晚兒,這位是曾知府的夫人。”
知府大人是上官,為顯身份是不會親自登門的,來的是他夫人和孫子孫媳。
“老身白氏,早聞孟夫郎大名,特意帶著兒孫們過來見識一番。”白老夫人就是個尋常的老太太,一臉慈祥,說話也十分謙遜。
孟晚掛起標準笑容,彎下身子對她揖了一禮,“白老夫人客氣了,晚輩只是做些小買賣罷了。”
兩人客氣的寒暄兩句,曾家的孫媳婦也欠身對孟晚失禮,“見過孟夫郎。”
她姓覃,覃家是西梧當地的大姓,傳承幾代的鄉紳。那天孟晚和宋亭舟去的吉祥街,兩家染坊之一便是覃家的。
不光如此,白老夫人的兒媳也是覃家的人,小譚氏這個孫媳往上管自己婆母叫姑姑。
孟晚親自帶人到內院落座,由常金花這個不善言辭的招待。剛開始局促的她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幸好白老夫人為人還算和善,又有阿硯在一旁緩解尷尬。
“這孩子看著就像是個有福氣的,長得也像宋大人。”白老婦人笑呵呵的說。
人老了就喜歡看些活潑好動的小孩,更別說阿硯這樣長得粉雕玉琢的。
“鵑娘,去和弟弟玩會兒。”小譚氏對女兒說。
男賓在前院,小譚氏還帶了女兒過來,那小姑娘看著比阿硯大一兩歲的模樣,穿著粉色的裙子,顯得膚色有些黝黑。
聽到她娘的話,鵑娘怯生生的走到阿硯身邊,“弟……弟弟,你要和我一起玩嗎?”
她聲音比嗡嗡亂響的蚊子也大不了多少,阿硯等她說第三遍才反應過來是在和自己說話,歪頭看她答應道:“好哦。”
“說話大聲些,畏畏縮縮的做什么?”小譚氏有些不滿女兒一副小家子氣的樣子,從進門起就一直暗暗和孟晚比較,穿著打扮、年齡相貌,到現在兩人的孩子。
家里如今園子大,里頭有座小小的兩座池塘,種著以前就有的一池蓮花。有常金花不放心阿硯獨自在院里玩耍,都是叫家里一個叫朱顏的小丫頭跟著。
“朱顏,你和朱砂跟著,仔細著看著小公子,別讓他去花園,也別去他哥的院里。”楚辭的院子里都是藥草,且多是帶著毒性的東西,只有他親自帶著阿硯進去才安全。
朱顏小小巧巧的一個,只有十二歲,說話做事卻很成熟穩當。朱砂更小,只有六歲。
孟晚當時挑她們倆是因為她們是一對姐妹,家里都餓死了,姐姐才自己帶著妹妹賣身牙行。且她還知道來府城找官牙發賣自己,是個心里有主見的孩子。可以從小培養培養,將來他們一家或是回京或是去其他地界,都能帶在身邊。
兩人亦步亦趨的跟在阿硯和鵑娘后面,鵑娘身后也跟了兩個丫鬟,四人目不轉睛的盯著自家小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