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予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當即二人開始聊天,還分享了一些見聞和資料。
比如,時予說,教堂里面有新的規則,男人聽完大吃一驚,表示等會兒就去看。
又比如,男人說,紅色物品可以讓自己的意識變清醒,他之所以殺了剛剛那個人,就是為了搶奪對方身上的紅色物品。
男人又說,來到這里的玩家,除了祈禱,每天都會被家里人安排學習各種貴族該有的禮儀,如何喝茶,如何走路等等……
時予默默后退一步。
男人像是沒有察覺到一樣,還朝她這邊看:“你怎么了,離那么遠?”
“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事兒,我奶奶讓我回去早點吃飯。”
“那你慢點啊,我跟你還挺投緣的,我們下次再聊。”
時予沒點頭也沒搖頭,只是急吼吼的跑開了。
彈幕:“咋突然這么急啊,不是剛吃過早飯。”
“笨啊,很明顯這個家伙是被污染了。
既然大家都忙得在家學習禮儀,那他是怎么有時間出來跟蹤和殺人的?”
游戲內,時予摸了摸頭頂的呆毛,壓下去,又自己翹了上去,再壓下去……
她有些無語,很明顯,剛剛那個人早和神祇做過了交易。
看來,每個人身上的紅色物品可以叫醒受到蠱惑的玩家,卻沒辦法提醒那些已經與神祇交易過的人。
甚至還會蠱惑,讓他們以為自己很安全
聯想到剛才男人洋洋得意的模樣,時予就感到一陣飄忽,這個游戲還是危險的,讓人不知不覺間就中招了。
不對,不可能無所察覺。
這個游戲想要通關,最重要的是在祭拜的時候不讓自己向神明提出要求,按理說這點很容易。
可剛剛那個男人為什么要騙自己呢?甚至連自己也騙過去了。
提了就是提了,沒提就沒提。
提了要求,告訴別人他沒提,還要嘲諷提了要求的人愚蠢,這是什么操作?
就在她疑惑之際,剛剛分開的玩家繼續在城里面溜達,心里洋洋得意。
雖然他曾經不小心跟神祇提過一個小小的要求,但他不認為自己被蠱惑了。
因為他的意志力強,還足夠的“聰明”,并且事后第一時間拿出紅色物品進行了“洗眼”。
男人回想起自己第一天來這里時,他倒是沒有像女玩家一樣被迫穿十分厚重的衣服,但是依舊要學習“禮儀”。
身為一個貴族,一顰一笑都有要求,包括吃飯的時候嚼幾下咽進去,學完禮儀還要學鋼琴等等。
他真的煩透了,等再次進入祭拜的房間時,不想再學下去的念頭,瞬間就充斥進腦海里,然后說了出來。
但在那之后,他再也沒有提過要求。
就一次而已。
他不會出事兒,神明也不會控住他。
……
另一邊,時予總結了一下自己到目前為止參加過的所有副本。
得出結論,無論黑白,所有的魔法施展都需要前提條件。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里,契約奴隸的媒介是魔法道具。
在《美人魚》里,玩家上岸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美妙的嗓音。
在《青蛙王子》里,能讓魔法生效的材料是民眾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