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著名的三大商業街,分別是王府井大街、西單北大街和前門大街。
大柵欄就在前門大街南邊100多米的地方。
說起前門,其實就是正陽門,北京內城的正門。宋遠上輩子聽說過一部挺火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說的就是這里。
還有著名的《大前門》香煙,前門指的也是這里。
大柵欄這里從明朝遷都到北京以后就一直是北京著名的商業中心,匯聚了無數的老字號。
同仁堂、張一元、瑞蚨祥、內聯升、大觀樓等等,都坐落在這不到300米的路兩邊。
在老北京你說大柵欄只會換來別人迷茫的眼神:“哪里?”,你得說“大石臘兒”他們才會恍然大悟。
而且石字要讀輕聲、兒要用卷舌音,用拼音大概就是“dàshilàr”。
隨著人群走進大柵欄,宋遠的第一站是張一元茶莊。張一元茶莊也是著名的老品牌,名氣比宋遠常去的吳裕泰還要略大一些。
在民國時期張一元就在北京城首創在店里用高音喇叭播放時下最流行的歌曲和戲曲,30年代的時候剛引進電話不久,張一元就開創了電話營銷。
你只要一次買5斤以上,一個電話打過去張一元就送貨上門。
進了張一元先要排隊,等排到宋遠了就掏出二十塊錢來:“同志,勞駕來二十塊錢的!”看到里面售貨員驚奇的眼光,宋遠有解釋了一句:“我家在東直門那邊,來一趟不容易!”
旁邊的人這才恍然大悟,輕笑了起來。
茶葉明年也就是59年就要被列為國家二類物資了,到時候只能憑借《副食品證》限量供應了。所以宋遠買多少都不覺得多。
拎著兩大包茶葉,宋遠又直奔隔壁的同仁堂。
對于同仁堂上輩子的宋遠了解并不多,但那部很火的電視劇《大宅門》宋遠還是知道的,就是以同仁堂樂家為原型拍的。
對于同仁堂,宋遠是沖著四樣東西來的。
第一個就是同仁堂的鎮店之寶:“安宮牛黃丸”了。后世曾經有一粒六十年代的安宮牛黃丸被拍出了11萬的天價,主要就是這時候的藥是用犀牛角和天然牛黃、天然麝香。
而93年以后得這藥就改成水牛角濃縮粉了。
進門以后宋遠就問了下安宮牛黃丸價格,這時候就已經賣18塊錢一粒了。
宋遠大手一揮:“來上10顆!”
店員嚇了一跳,意識到是來了大客戶了,馬上笑容滿面的答應:“好咧,同志你還要些什么?”
宋遠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同仁堂的虎骨酒了,這時候的東西都是真材實料的,可以放心買。宋遠就再一揮手:“虎骨酒也來上十瓶!”
想了想宋遠干脆一次性說完算了,于是繼續說道:“大活絡丸和六味地黃丸也都各來十盒!”
宋遠買虎骨酒和大活絡丸主要是為了宋軍,這兩種對關節、骨頭都大有好處,而宋軍征戰多年下來經常風濕、關節疼,正適合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