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轉瞬即過,上班以后的宋遠就陷入繁忙的工作之中了。
主要任務就是兩個:第一是督促五金廠最快速度生產拉桿行李箱和多功能工兵鏟。這部分的利潤可是要歸廠里的。
好在有齊副廠長主要負責,宋遠不時的過去看看就行。
第二個任務就非常麻煩了,要辦理五金廠擴建的事情了。
這擴建不是上面一句話就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建到哪?500人左右的廠子在這個年代不算小了,需要的占地面積少說也要個幾萬平方米。
更何況宋遠也有野心以后要把五金廠做大做強呢,多圈一點地到了以后干什么都方便。
交道口這一帶可是生活區和商業區,哪有那么大的空地等著五金廠去占呢?和劉大姐商量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
無奈之下報到區里,區里的意思是到東直門外面去,也就是何雨柱他們軋鋼廠旁邊還有不少空地。
區里的意思既然五金廠要大量需要鋼鐵,那建到軋鋼廠還方便運輸了。
不情愿也沒別的辦法,最后定下來了就在東直門那邊建新廠了。借著這個機會宋遠跑區里跑了好多次,以成本價賣出去了上百個拉桿行李箱,最終換來給五金廠批了十二萬平方米的地。
這其中10萬平方米是廠區,包含一座辦公樓、四個車間、兩個大庫房還有食堂等等。
還有2萬平方米就是宋遠極力爭取的建設宿舍樓、家屬樓等等了。
要不然到時候招來人了讓住哪里去?宋遠可是知道越往后京城的住宅是越緊張的,能低到人均住宅面積3個多平方米,也就是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下一家六七口人。
選址定下來了再去找設計院做設計,宋遠仗著有錢就給設計院一個要求:大!
就讓設計院按照一兩千人的標準來設計,廠房也要夠高夠大,主打一個有錢任性!
住宅這邊,宋遠親自操刀畫了幾張平面圖出來,就是套內80平方米的小三室、65平方米的兩室兩種,好在這時候可沒有萬惡的公攤面積,住起來也不小了。
最為關鍵的就是每家每戶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了,不用像筒子樓那樣公用的廁所、做飯都在樓道里了。
再大面積的宋遠不敢搞,這時候雖然沒有嚴格規定但自己也要心里有數,槍打出頭鳥了解一下?
設計院看到這個圖紙以后不說驚為天人但也能稱得上大開眼界了,頗有一種一般的住宅樓還能這樣搞的感覺。
面對設計院的人宋遠再講一講自己的想法,什么餐客一體、兩臥朝南、大飄窗等等,除了大窗戶因為這時候密封技術不過關被設計院否了,其它的想法都得到了設計院的高度認可。
最后連設計院的院長都被驚動了,看完宋遠畫的平面圖后拍板:五金廠的家屬樓設計院必須用心做,以后設計院再蓋家屬樓了也這么搞!
最后敲定了蓋四棟144戶的家屬樓,兩棟集體宿舍樓。
宿舍樓這邊宋遠參照了以后大學宿舍的布局,約20平方米不帶衛生間的那種,到時候住4個人還是6個人就看情況了。
等設計也定下來了,就是跑手續了。
水電暖這些必不可少的不用多說,光是計委就要跑很多趟。
年初可沒五金廠擴建項目的計劃,這鋼筋、水泥、紅磚等建材都需要計委調整計劃或者是動用機動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