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啊!全市幾千家廠子、上萬個黨組織,這兩年我還是頭一次聽到黨支部書記保留意見的怪事!東風廠是不在黨的領導之下嗎?”
作為組織部門,鄭部長天然的偏向黨支部這一邊,這話讓齊副廠長聽得火大,就想站起來反駁,李副廠長連忙拉住他搖了搖頭。
發完脾氣再講明這次調查的原則和規矩,調查組就一分為三:鄭部長、柳書記挨個找領導班子談話,王處長帶了一隊人開始查閱檔案,紀檢口的一位牛處長帶了一隊人開始查賬!
看到這么大的陣仗,說實話包括胡建強、李副廠長在內的幾個人都有些后悔了,誰也沒想到后果會這么嚴重。但事已至此,雙方都不可能后退半分,否則政治生命就算到頭了。
調查組在東風廠一待就是三天,干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鄭部長他們就和科級以上領導、工人代表等三十多個人都一一談話,算是把東風廠的情況摸透了。
而檔案、財務這邊也被翻了一個遍,調查組的這兩隊人累得舌頭都想往外吐!
整個查了一遍以后調查組也懵圈了,要說查出來的問題有沒有,那自然有還不少。檔案上、財務上都多少有些不規范、不完善的問題,可能夠得上黨紀國法的大問題卻一個沒有。
再通過談話了解廠里的情況,大家一致說宋遠是挺強勢,但強勢也集中在他主管的生產、技術領域,對于人事、后勤等不歸他分管的領域,反而都挺尊重分管領導的。和胡建強平常也不是那種仇人見面的樣子。
廠里的中層領導和老工人們都想不通,為啥會一下鬧成這個樣子,平常沒聽說他們之間有什么大矛盾啊?
包括王德峰的說法也是一樣,雖然他這次站在胡建強這邊,但對宋遠也有不少贊譽,認為宋遠這個廠長當的很優秀,平常也不怎么插手自己分管的后勤。
調查出來的材料匯總到一起,大家坐這商議的時候開始頭疼了。感覺東風廠之前都挺正常,就是這生產線的事胡建強不太正常,堅決要把生產線上交并且為此說出了保留意見這樣的話。
這讓調查組怎么定誰是誰非?
如果是宋遠架空黨支部搞一言堂,那沒說的他功勞再大也要收拾掉,可宋遠偏偏沒有這么干過,反而是副書記趙銘有些架空胡建強的嫌疑,可黨建這塊工作又干的挺好。
很多類似黨員承諾制這樣的好制度讓組織上都眼前一亮開始學習!
要說胡建強亂伸手把東風廠搞得天怒人怨引起了公憤,那這次就要把責任歸到他頭上,可他平常那草包樣子幾乎成了小透明,把責任扣到他頭上也不合適。
而這次問題的焦點—生產線和技術上不上交的問題,雙方也都各有自己的說法,也不好判定誰對誰錯!
這下可把鄭部長和柳書記他們難住了,進駐東風廠三天了,這次的政治事件總得有個初步結論吧!
這時候干部處的王處長看出來了領導們的為難,開口了:“各位領導,我認為這件事的主要責任還是在宋遠同志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