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遠嘆口氣搖搖頭:“這位同志,每個部門有每個部門的職責。我們千樹只是公司,可不敢代替財政部!”
副秘書長看向大部長:“部長,貴部這位宋遠同志覺悟不是很高啊!”
大部長沒理他,看向吳副院長:“老吳,這是你們科學院的意見嗎?”
吳副院長連忙搖頭,錢所長都知道夾帶私活,他還能不知道:“沒有的事,我們科學院也一向注重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和宋遠同志合作,我看沒什么問題!”
隨后看向這位副秘書長:“你先別說話了!”
沒了礙事的人,剩下就好談了。宋遠這邊和吳副院長、張副部長談妥,由科學院下屬的45所、109廠還有華清大學的電子系牽頭,組建聯合攻關小組,目標是開發可商用的光刻機。
至于費用這一塊,宋遠他們以外匯的形式出資60%,第一筆先掏300萬美元。剩下的費用教育部和科學院一家一半。
談好了光刻機,宋遠又提及千樹貿易計劃建設其它幾個方面的實驗室。
新能源實驗室,科學院答應從下屬的電池研究所抽調2名副研究員和幾名學生,到港島按照千樹給的研究方向開展科研。
至于研發的方向,那自然就是鋰電池了。宋遠不記得三元鋰的成分是什么,但磷酸鐵鋰這個名字那聽的太多了。搞出來磷酸鐵鋰電池,不說民用方面了,軍工方面的潛力就非常大。
后世的常規潛艇、航空航天設備上都有鋰電池的身影。
材料實驗室、生物和藥品實驗室、電子實驗室也是同理,每個實驗室調上六七個人過去就可以干活了。
材料實驗室,宋遠毫不猶豫的指定了方向——研究碳。別的不說,碳纖維、石墨烯、碳納米管在后世幾乎絕大部分人都聽說過,搞出來碳纖維軍工方面可以應用到航空航天,民用方面造車、魚竿等等也都很常見。
而生物和藥品實驗室,宋遠瞄上了胃病,準確的來說是幽門螺桿菌!
常在外吃飯的人群,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宋遠上輩子跑車的時候就中招過,后來四聯療法吃了半個多月的藥才治好。
也因此,他搜索過幽門螺桿菌這種病的來歷,知道這也是一種比較傳奇的病菌。
在以前,醫學界認為人的胃部充滿了胃酸,不可能有細菌能存活。而胃潰瘍、胃炎等疾病多與人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等因素有關。
直到1983年澳大利亞醫生馬歇爾和沃倫發現前來就醫的胃病患者,一大半胃中都有這種奇怪的桿狀細菌,對此開展了研究。
在不惜自己喝了含有幽門螺桿菌的溶液,并成功得了胃病以后,這兩位醫生確定大部分的胃部疾病和幽門螺桿菌都有關。
論文在知名期刊《柳葉刀》上發布之后引起了醫學界的轟動,各大藥廠都投入巨資研究相關藥物。到了2005年10月,馬歇爾和沃倫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既然記得這件事,而發現幽門螺桿菌又不難,宋遠表示那必須要干!
諾貝爾獎給不給無所謂,畢竟它也從來不是一個公平的獎。但這首先發現的榮譽,咱們中國人要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