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港督府在之前基本上不怎么管港島的銀行業,導致港島這彈丸之地有上百家銀行。除了匯豐、渣打還有中銀以外,還有大量的小型華資銀行。
這些小型華資銀行為了和大銀行競爭,各種手段都敢使出來,高息攬儲那都是基本操作。
1月份一家叫做明德銀號的小型銀行,開出的約700萬美元支票被拒付,接下來幾天又有大客戶來取款取不出來!4天后明德銀號就因為把錢放貸到房地產收不回來,宣布破產。
這一舉動引發了港島市民的不安,緊接著港島著名家族中周家所有的廣東信托銀行受到擠兌,僅僅堅持了兩天就宣布全線停業。
這下整個港島的老百姓都慌了,所有人都拿著存單沖向銀行要求提款。而一般的銀行哪有那么多現金,包括華資最大的恒生銀行在內的多個銀行都撐不住后向港督府求救。
恒生銀行可不是一般的銀行,后世香港四大行之中僅次于匯豐和中銀排名第三。從1969年起港股的恒生指數就是恒生銀行負責計算并發布的。
通訊社港島分社也非常重視這件事,直接召集中國銀行港島分行、華潤等在港的企業開會,宋遠剛剛好趕回來,就也被叫過來了。
會上張社長一臉嚴肅的問中銀分行的何彥明行長:“老何,咱們中銀怎么樣?”
何彥明一臉苦笑:“我們也一樣遭到了擠兌,還好行里準備金留的多,目前還能撐得住!不過時間長的話就不好說了!”
開銀行的最怕擠兌,收到儲戶的存款后都是把大部分錢放貸放出去,銀行自己只留下小部分現金周轉。后世銀行準備金一般都是百分之十幾,這個年代沒立法要求更沒監管。
大銀行可能還好,小銀行膽子大連10%的準備金都沒有。
看了一眼丁固,何彥明又開口:“老丁,提前給你說一下,危急時刻你們華潤還有千樹的存款我也要動用!”
華潤和千樹都是國企,開戶自然在中銀。丁固也知道大局為重,一口答應下來。
宋遠想了想說道:“丁總,如果繼續擠兌,要不然我把瑞士的那筆錢也調回來?”
“好,中銀代表咱們國家的信譽,堅決不能出問題的。你調回來吧!”丁固說完后看向茫然的張社長、何彥明行長解釋道:“之前受國家委派,小宋在英國待了半年多,那邊給了2000萬英鎊的報酬!1000萬已經被國家用了,還有1000萬英鎊!”
何彥明行長大喜:“這太好了,有這1000萬英鎊,中銀這次怎么都不會有事!宋遠同志,什么時候能把這筆錢調過來?”
港島實施的是“英鎊匯兌本位制”,意思是港幣和英鎊固定掛鉤,即1英鎊=16港幣;并且發鈔行有多少英鎊才能發行多少港幣。
這種情況下英鎊才是硬通貨,中銀如果說我不給港幣給英鎊,儲戶只會歡天喜地的拿錢。
宋遠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何行長,現在沒1000萬英鎊了。”
張社長他們臉色一下變了,丁固連忙問道:“怎么了?”
宋遠笑道:“英鎊這些天匯率不穩,我在瑞士操作了一把,現在變成2800萬美元!”,他留了個心眼,沒在這個會上說自己拿著錢炒了次外匯又多掙了1000萬美元的事。
何彥明大松一口氣:“美元更好,美元更好!我也聽說英鎊匯率的事了,能把英鎊變成美元再好不過了!”
英鎊已經貶值好幾次,而美元目前還是維持35美元換一盎司黃金,要不怎么能叫美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