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宋遠的報告,上面也很吃驚。這時候的我們也想和美國緩和關系,同樣是苦于沒有合適的渠道。
要不然1970年我們會邀請寫過《紅星照耀中國》的美國記者斯諾第三次訪華,還在十一國慶的時候讓他登上了大城樓?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接下來就是71年著名的乒乓球外交,有了這些鋪墊后才有了72年的尼克松訪華和之后的中美建交。
如同預想的一樣,上面仔細詢問了前因后果、都說了什么話,甚至問道基辛格說某句話的時候表情是什么樣?宋遠一一老實回答,這時候可不是調皮玩梗的時候。
如今的宋遠身份不一樣了,上面對他有足夠的信任,問完這些以后上面笑道:“小宋,你說說按你的理解,美國到底是什么意思?”
宋遠回想了一下后說道:“首長,我認為美國確實有和我們緩和關系的想法。如今蘇聯在西歐把英美他們壓的喘不過氣,東南亞美軍又剛栽了一個大跟頭,蘇聯處于戰略進攻而美國處于戰略防守的形勢是短期內不會改變的。”
“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雙方在經濟上會有一些緩和,經貿往來會多一些。政治上會有一些突破,但離雙方關系正常化還需要一定時間!”
“哦?為什么?”上面饒有興趣的問道。
“領導,中美關系正常化中間有不少障礙,比如說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寶島問題、歷史債務問題等等,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能談妥解決的。”
“反倒是民間的經濟來往好說,雙方松個口子默許就行,也不牽扯政治沒什么風險!”
宋遠自信的回答著,底氣就是歷史記錄,尼克松72年訪華,可中美建交已經到了79年,肯定是反復談了很多次。
上面點點頭覺得有些道理,便笑道:“說的不錯,給你放幾天假在家休息。我們還要開個會商量一下,回頭估計還要你再跑一趟美國傳話!”
開會的具體內容宋遠肯定不知道,但上面是決定借著這個機會和美國談談。政治上能談攏最好,談不攏也不強求;但經濟上要實現一些突破。
別的不說,之前一些想要的設備都因為巴統的緣故只能買次一等的,這次看能不能實現一些突破。
決定參加美國這次的工業展后,誰帶隊又是一個問題。官方去人太過正式,干脆就以民間公司的名義去參會,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上面想了想決定從外交口抽調一位經驗豐富的副職暫任華潤的董事長以及這次代表團的團長,宋遠就任個副團長。有領導也建議讓宋遠當團長,可他一沒有外交經驗、二是年齡也過于年輕,最后就折中一下任個副團長。
這樣說起來都是企業行為,但之間的含義美國人肯定一看就懂。
這些定下來以后,又開始討論需要引進哪些設備、我們又展出哪些可以出口的商品,這又得好好討論一番,底下各個部門一聽有機會引進先進設備,那報上來的需求上面領導看完只有苦笑:把外匯儲備全花完都滿足不了四分之一的需求。
到69年我國的外匯儲備是5.6億美元,比真實歷史上4.83億美元多了一點。但這里面的絕大部分都不能動,是分期付款給英、法等國家的設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