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晉城第二兵工廠,槍械部。
步槍組裝車間內,師長背著手,慢悠悠地走到一個工位后面,看著還有眼前有些手生的員工組裝56沖。
他的身后還跟著兩名金發碧眼的老外。
這倆老外,左邊這個微胖圓臉絡腮胡的,叫保羅-格羅斯,來自毛瑟公司的槍械設計師,現在擔任二廠槍械車間的首席顧問。
本來他不胖的,到了這邊之后,喜聞樂見的圓了一圈。
他這就不錯了,三個月才胖了十幾斤。
格羅斯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老師就厲害了,海因里希-福爾默,大名鼎鼎的mg34、mp18,就是福爾默帶領的團隊設計的。
甚至后來的mp40、stg44之類的名槍,他都參與了設計。
另一位高大,但有些不修邊幅,還留著八字胡的胖子,名叫艾利亞斯-弗蘭克,來自于羅斯福斯公司。
這家公司,就是后來mg42的設計生產廠商。
在他們的后面則是這家兵工廠的主要領導干部,以及翻譯員。
再看工位上,這是一張一米多長的工作臺,旁邊放著幾個木質的大箱子,里面整齊碼著56沖的各種主要部件。
諸如扳機組件、槍機組件、槍管組件、彈匣、機匣蓋之類大部件,都已經配好。
這里就是最后一道的整槍組裝線。
就類似于部隊中拆槍維護時,拆出來的那些較大的零部件。
這工人很仔細,組裝的時候還時不時地看一下桌上貼著的步驟指示,確保不出錯。
裝好一支后,他插上彈匣,將之放到旁邊的傳送帶上。
傳送帶的末端,那里也有一名員工,拿起一支流到面前的56沖,簡單地拉動幾下拉機柄,試試扳機,然后將彈匣卸掉,把組裝好的槍碼在身前的箱子里。
后續整槍會交給質檢部門抽樣試槍。
員工們還沒那么熟練,畢竟兵工廠投入生產也才一個月不到,他們都還是剛招進來的新手,所以傳送帶上的整槍并不多。
這時師長走上前,從傳送帶上撈起一支,捧在手里,沾了一手的油。
這些零部件在別的車間做好之后,都會在桐油里浸泡一下,用以金屬部件的防銹,以及木質部件的防腐。
太原那邊已經有化工專家在試著生產黃油,目前就只能暫時用桐油代替,好在這些槍下線之后,質檢合格了就會直接送到部隊,不會儲存太長時間。
師長取下彈匣,拉了幾下槍機柄,只聽“嘩啦啦”的聲音,十分順暢。
把槍放回去后,師長接過小郭遞過來的抹布擦了擦手,同時看向廠長問道:“現在每天的產量能到多少?”
卻見廠長有些尷尬:“組裝車間的員工還不熟練,每天大概只能出100支整槍,半自動步槍也是這個數量。”
師長沒有責備,反而笑著點了點頭:“已經很不錯了,慢慢的總會熟練起來。
而且這么復雜的槍械,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就仿制成功并量產,你們做得很出色!”
廠長聞言頓時眉開眼笑:“還得感謝格羅斯和弗蘭克等顧問,是他們快速吃透了這些裝備的結構,畫出了各種零配件的圖紙。
同時還教會我們制定標準化的生產制度,解決了我們零件公差大、合格率低的問題,這才實現的快速量產!”
師長笑著點了點頭,轉過身掃視了一圈。
他看了看廠房頂部的大燈泡,又看了看長度40米,寬度20米的大廠房,想起了從前的黃崖洞老兵工廠
燈光昏暗,場地狹窄,設備奇缺。
哪個時候,苦啊。
當時的老兵工廠,算是整個八路軍最大的廠了,每個月也才生產300支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