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石門城南的鐵路線上,一輛從正定車站開出來的火車慢悠悠地向南開。
對比后世飆車的高鐵,這個真的太慢了,時速才40公里。
忽聽車頭后面的第四節客運車廂內,傳出王嘉恩的聲音。
“這火車啊,就得用寬軌!”
車廂中,趙剛坐在王嘉恩對面,笑吟吟地聽著老王的講述。
又聽王嘉恩吐槽道:“約翰牛用兩個馬屁股就制定了標準,簡直就是搞笑。
對,以當下火車的貨運量,以約翰牛那丁點兒大的本土面積來說,1435毫米的軌距夠用了。
但是,時代會發展,人口會增長,對于鐵路運力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隨著經濟發展,以后對于鐵路的運力依賴絕對是直線上升!
要我的意思,以后咱們國內,就用2250毫米的寬軌,這個好處很多,首先是...”
“你等等!”
老趙突然抬手打斷,然后從胸口兜里掏出了小本本和筆。
王嘉恩也正好拿起杯子喝了一口。
等老趙準備好了,他繼續說道:“首先第一點,運力會有加強,這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2250的寬軌,對比1435標準軌,單節車廂載重能力提升不是很大,只有30%左右。
但是得考慮車廂空間,貨運火車它不光是拉礦、拉煤。
如果是拉棉花之類相對比較輕的東西呢,1435的軌距,還遠遠沒到承重極限,它就裝不下了。
而2250的軌距,它的車廂限寬能做到5米以上,要是運輕的東西,能比1435軌距的軌距多出兩倍以上!
再就是客運列車,1435軌距的車廂截面是3x3,內部空間寬度2.7米左右,還得留出中間過道的空間,一排撐死了3+2的座椅布局。
而2250毫米規矩的車廂,能做到5x5,中間可以放兩條過道增加舒適性,可以排成3+2+3的座椅布局。
最重要的,是能設計上下兩層結構,每節車廂比1435軌矩的載客能力高出3倍,坐著還更舒服!
我跟你說你是沒見過過年的時候那場面,那火車站密密麻麻的人頭啊,買不著票只能睡火車站,看著都替那些打工人辛酸...”
說著說著就反應了過來,連忙打住。
這年頭可沒春運一說。
至于這2250的超寬軌,也同樣早有人提出過,但是和黃河改道項目一樣,好想法,但沒有實行的可能性。
因為后世那個階段,已經全面普及了1435毫米軌距,改造現有鐵路網路,成本巨高。
再就是當時國際上采用的1435毫米標準軌也是積重難返,我們要是換了,那通過鐵路出口的貨物到邊境就得重新轉運換軌,反而大大降低了效率。
當然也不是越寬越好,2250是一個剛剛好的寬度,太寬的話也會有很多問題,就比建設成本會超出很多,同時火車的曲線通過率會急劇下降。
老趙奮筆急書,寫完后抬起頭:“還有其他優點呢?”
“第二個優點,就是動力!”王嘉恩豎起兩根手指,“傳統蒸汽機車,注定被淘汰,未來是內燃機和電機的天下!
而軌距增大,車頭當然也能更大,里面可以多放幾臺柴油機,采用多機重聯技術。
這個好啊,既能多機聯動增加牽引能力,也能單臺使用節約成本,萬一哪臺發動機壞了,其他的也能接著使用。
尤其是在高原地帶,那里缺氧啊,單臺發動機功率會大幅度衰減!
最重要的是,車頭大了,以后能裝小型核反應堆啊,毛熊就試過核電機車...呃,這個就別記了,我也就是口嗨一下,那東西風險太高,也太貴了。”
老趙抬起頭眨了眨眼,他剛才還想問什么是“核反應堆”呢。
又見老王比了ok,繼續說道:“第三個優點,就是穩,2250軌距,對比1435軌距的鐵路,保底能將速度提升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