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機械廠。
辦公室內,一位帶著圓框眼鏡,穿著老款八路軍灰布棉軍裝的干部正在專心地繪圖。
這位可不就是張楚?
是的,他從兵工廠調出來了,現在是太原第一機械廠廠長兼黨組書記。
再看他面前桌上略顯雜亂的圖紙,卻發現都是柴油發動機的各種零部件。
右手邊,還有一張火車頭的外觀設計圖,看圖上標注的尺寸,限寬居然達到了5.8米。
正是之前王嘉恩建議的,軌距2250毫米的火車頭。
張楚應該是在為這個巨大的火車頭,設計專門的大馬力柴油發動機。
此時他正在畫的,長長的,看著像是曲軸。
不得不說他也是個天才,畫圖沒怎么停頓,仿佛該有的尺寸早已在他腦子里勾畫好了。
“篤篤篤!”
正畫著呢,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張楚橫過手里的半圓尺繼續劃線,頭也不抬地招呼了一聲。
“請進!”
門被推開,卻見外面走進來一位目光略顯清澈,大概只有二十來歲的年輕工程師。
“張書記。”
張楚抬頭一看,終于停下了手中的鉛筆,又微笑道:“怎么了,何明同志?”
何明拿著手中的報告,略顯緊張地走到了張楚辦公桌前:“張書記,我覺得,如果采用2250軌距的車頭,或許蒸汽動力在某些方面,比內燃機動力更有優勢!”
張楚聞言一愣,露出個問號臉:“怎么講?”
蒸汽機除了燃料適應性廣、結構簡單易維護、低速高扭矩外,對比內燃機沒有別的優點了,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如果僅僅為了這些優點,而放棄內燃機那更加卓越的性能,顯然是不明智的。
只不過眼前的小年輕,是張楚十分看好的弟子,他倒也想聽聽對方的想法。
就聽何明說道:“那個,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設計,火車頭內部空間達到五米以上,我覺得,可以上蒸汽輪機!
之前英、美、德等國都試過蒸汽輪機方案,但是他們的軌距只有1435,車頭限寬三米三。
因為空間限制,無法完善蒸汽輪機的,諸如熱循環之類的各項子系統,導致熱效率不到百分之十六。
但是我們的設計車頭限寬五米八,能完善各項子系統的同時,鍋爐也能裝更大的,我算過了,理論上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八的熱效率,這已經接近汽油發動機了!”
張楚眉頭一挑,放下手里的鉛筆和尺子,伸手接過了何明的報告。
看了兩頁后,他笑道:“想法不錯,但是,鐵路沿線是有很多站點的,需要頻繁的啟停。
而蒸汽輪機的運作,需要長時間穩定的高速運轉,頻繁變速,會加速其內部構件,尤其是變速箱的損耗。”
“是這樣沒錯!”何明連連點頭,卻又說道,“但是火車不光是客運用途,還有貨運用途啊,如果是運貨的話,基本就是從出發站直達終點站,不存在頻繁變速的情況。
如果用蒸汽輪機的話,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大修時間間隔等指標,反而比柴油機要好得多!
而且,蒸汽輪機單位公里運行成本,比柴油機要低很多!”
張楚聞言眼睛一亮,但也沒有馬上同意這個方案。
再次低頭看了看手里的報告,思索片刻后笑道:“回去把方案進一步整理一下,下次廠里開會的時候,向大家做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