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線旁,王嘉恩的車一個漂移剎車,停在一輛正在裝載的火車旁。
隨即,駕駛位的門打開,一條粗壯的大腿踩在地上,魏和尚戴著墨鏡,臉上是自信的微笑,很拉風地從車上走下。
但是他不知道,老趙滿臉怒氣地下車,就站在他身后。
“啪!”
“哎呀!”
沒裝兩秒,就被老趙一巴掌呼在腦袋上。
“好好開車不會啊?顯擺什么?”
看到損友挨批,從副駕上下來的楊大力幸災樂禍的笑了。
王嘉恩也很損:“和尚你是真活該,差點把你們大政委從車里甩出去!”
“哈哈哈嘎...”
楊大力的笑聲被老趙一瞪,直接憋住。
王嘉恩一邊走,一邊從兜里掏出煙盒,走到火車旁,正好幾人跟了上來,給倆猛男一人遞了一根,最后一根老趙沒接,王嘉恩就自己叼上。
和尚很有眼力見地幫老王點煙。
王嘉恩看著遠處正在忙碌的大叉車,不管身后因為點煙的問題打鬧的兩人,跟老趙慢慢邁步往前。
走了幾步后,王嘉恩忽然問道:“現在國營的工廠有多少家了?”
老趙回憶了一下:“大大小小的加起來,總共有14356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預計到年底,能突破2萬家。”
王嘉恩抿著嘴搖了搖頭:“太少了,跟我們那邊一個發達點兒的縣差不多。”
老趙無語地笑了,隨后也解釋道:“主要還是缺少工業人才。”
“我提個建議,不知道首長會不會同意。”
老趙從胸口連忙掏出小本本。
“你說!”
“核心的,必須全部掌控在中樞手中,一是避免泄露高端核心技術,二是杜絕買辦思想。”
老趙連連點頭,這點沒必要記。
王嘉恩繼續說道:“民用的,我覺得可以分一部分出去,鼓勵老百姓自己建廠,對于小資階級的限制,也可以放寬一些,畢竟他們做生意確實在行。”
老趙再次點頭,卻又擔憂道:“就怕小資會慢慢演變成大資啊!”
“所以國營企業也得涵蓋面夠廣,別讓私營企業在某些方面出現壟斷,進而影響政策的傾斜,同時中樞要加強對國營企業的監管,避免出現國營企業內部的腐敗。”
說到這里,老王又想起什么:“對了,現在的各大工廠的模式,都是工廠只管按指標生產,各項成本支出都是中樞財政負責,是吧?”
“對呀。”老趙不解,“有什么問題嗎?”
“短時間沒問題。”老王搖搖頭,卻又話鋒一轉,“但時間長了就不一定了,一個是中樞的管理壓力會變得越來越大,到最后管都來不及管。
二則一切都按指標生產,不考慮實際的市場需求,萬一制定指標的時候出現錯誤,不管是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出現不好的現象。
少了,無法滿足市場。
多了,產品滯銷,倉儲壓力還是小事,資源浪費才是大問題。
再就是員工方面,等以后工廠越來越多,需求逐漸飽和,每個廠分到的指標越來越少,廠里的員工做一年休半年,又端著所謂鐵飯碗,很容易懈怠。
到時候你看著,在廠里圍坐一圈打麻將、聊閑天、磕瓜子,一有工作指標了就罵罵咧咧,還得催著、逼著才能進崗位。
關鍵我們國家啊,人情世故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中樞附近你們可能管得到,但距離一遠,沒準廠里的人最后全是廠干部家里的親戚。
你們要是聽到風聲派人過去整頓,說不定去的人都得出事,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就這種情況,中樞財政還必須照常發工資,這讓其他沒捧著鐵飯碗的老百姓怎么看?
矛盾,這不就出來了嗎?
當然這說的是以后和平年代,現在沒這個顧慮,只管生產就是了,外面不愁賣,不過也要趁早考慮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