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俠快速地往下滑,草草地看到了最后。
濃濃的悲傷涌上他的心頭。
這恐怕是他見過最現實,最傷感的一篇童話了。
他驚嘆于華子的大膽,也明白了產生那么多評論的原因。
這樣的一篇作品,恐怕被很多家長所不能忍受,聯想到最近《喜灰》停播的事,他讀懂了華子想表達的意思。
他像極了寫第一篇童話的自己,帶著批判性的思維,企圖改變這個世界的一些思想。
兒子半天沒得到回應,催促道:“爸爸,你怎么不繼續讀了?”
那大眼眶里,已經蓄滿了淚水。
正義俠斟酌良久,還是選擇念完了整個故事。
與開頭的愉悅不同,他的聲音越來越低。
“小女孩又擦亮了一根火柴,這次,奶奶出現在亮光里,她那么溫暖,那么和藹。小女孩叫了起來,她央求奶奶把自己帶走,因為她知道,很快,奶奶就會像烤鵝和圣誕樹一樣,消失不見。”
“奶奶滿足了孫女的愿望,她們越飛越高,越飛越高,直到到那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世界去。”
到這,正義俠的聲線已經開始發抖。
他打心底里承認這是個好故事。
直面生死,是孩子接觸人生的第一課。
“第二天,這個女孩坐在墻角,臉上帶著安詳的笑容,她死了,凍死在舊年的最后一夜,手上那一把火柴梗,是她最后來過的證明...”
寫了這么多童話,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有沖擊力的故事。
華子的思想高度,對他來說,無異于降維打擊。
“沒了?”
“沒了。”
跳跳不可置信地撇了撇嘴,嚎啕大哭。
“哇啊啊小女孩好可憐,為什么要這么對她?哇啊啊啊啊啊我再也不吃糖了,爸爸,拿我的零花錢買她的火柴好不好?還有鞋,我要把我的跳跳鞋給她穿嗚嗚嗚...”
妻子被哭聲嚇了一大跳,用眼神詢問丈夫:“怎么了?怎么看個童話還哭了?”
正義俠卻不急著安撫孩子,遲疑地問道:“跳跳,你不覺得...”
太殘酷了嗎?
可孩子的接受能力似乎比他想象地強得多。
跳跳并不恐懼故事的結局,而對可憐的小女孩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心。
跳跳鞋是兒子最喜歡的一雙冬鞋,喜歡到給鞋起了一個獨家名字,是厚實的雪地靴,從來不肯讓別的小朋友碰。
孩子,似乎比他想象地更堅強。
而這篇的童話的高明之處,在于每個年齡段對它的理解都截然不同。
如果是跳跳這個年紀的孩子,他會更關注小女孩的苦難,為什么她和自己不一樣?又可以怎樣去幫她?
而再大一點,比如十二三歲左右,他們會思考:為什么無人幫她?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這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建立。
他可以說,這篇童話“殘忍”。
但這種殘忍,恰恰是對兒童的尊重。
他不以絕對的幼稚化遮蔽世界的一切黑暗,而是教會他們懂得——在黑暗中凝視星光。
再次點開作者群的時候,里面已經炸鍋了。
“我靠,華子也太敢寫了,不愧是能寫出《活著》的狠人。”
“難怪這么多家長在罵,這根本就是黑暗童話啊!”
“我直說了,這種故事完全不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不明白作者想灌輸什么東西!”
“這是我第一個看到主角死了的童話,懸著的心從頭到尾,最后我終于也是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