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后,原本緊繃著的臉色終于稍稍緩和了一些,嘴角甚至還不自覺地上揚起來,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緊接著,他大手一揮,果斷地下令道:“既然如此,那就勞煩愛卿速速趕赴西北,務必將那龍脈給朕斬斷,以絕后患!”
所謂龍脈,乃是古代風水學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概念。它所指代的并非普通的山脈,而是那些擁有靈性且起伏有致的神奇存在。在古人的觀念里,這樣的龍脈之地具備著孕育真龍天子的神秘力量,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對于龍脈始終懷著深深的敬畏之情。
話說當年,劉伯溫身負重任,不辭辛勞地來到了廣袤無垠的青海大地。他的足跡遍布西北的山山水水,只為詳盡探查那龍脈的走向脈絡。經過一番艱苦探尋之后,劉伯溫終于有所發現:原來但凡中華大地上的龍脈,其源頭都來自于雄偉壯麗的昆侖山。而后,這些龍脈便由西向東分出了南、北、中這三大支系,并一路綿延不絕,最終抵達波濤洶涌的大海。
劉伯溫不敢有絲毫懈怠,沿著中條山系與秦嶺這條主脈繼續追尋龍跡。一路艱辛跋涉之下,他先是來到了古老的陜西境內,緊接著又馬不停蹄地找到了甘肅的天水地區。在這里,他時而俯身查看江河的流淌之勢,時而仰頭觀測天空中的星象變化。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思熟慮的推斷,劉伯溫驚異地察覺到,在這片隴右之地,山巒環繞、水流交匯,尤其是在群山如眉般聚攏的地方,竟然都隱隱透露出龍脈搏動的跡象!
而在甘谷、禮縣、武山以及秦州這四個縣城交界之處,聳立著一座名為朱圉山的巍峨大山。這座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經過深入探究,劉伯溫斷定此地便是隴右龍脈之始祖所在!所有的龍脈王氣皆是從此處源源不斷地生發而出。
面對如此重大的發現,劉伯溫當機立斷決定在此設下法壇,施展通天徹地之能,斬斷這強大的龍脈。隨著一系列神秘儀式的完成,傳說中的龍脈終被截斷。說來也奇,自那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再也未曾遭受過噩夢的侵擾,而大明王朝也自此逐漸穩固下來,開啟了一段繁榮昌盛的輝煌歷程。
然而,就在這神秘莫測的《斬龍錄》之中,竟然詳細記錄著一個與人們所知截然不同的奇妙世界!據書中所述,當大明王朝初建之際,那位智謀超群、能掐會算的劉伯溫已然通過精妙推算得知,大明王朝的國祚僅僅只有短短數十年光陰,并預測出它將會在1449年走向覆滅。
為了挽救這個新生的王朝,使其得以延續下去,劉伯溫領受了一道機密詔令。于是乎,他率領著全國最為精銳勇猛的雄師勁旅,踏上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征程——在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上尋覓那傳說中的龍脈所在,汲取其中蘊含的磅礴龍氣,以此來延長大明王朝的壽命。
要知道,劉伯溫可是明朝時期最為強大的道家祖師之一啊!對于斬斷龍脈這種事情,他可謂是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他不辭辛勞地從南方一路奔波至北方,又自東邊輾轉西行,足跡幾乎遍布整個天下。每到一處疑似存在龍脈之地,他都會施展渾身解數展開探尋和破壞工作。
有時候,他會下令挖掘深井,以切斷龍脈的氣血脈絡;或者搬動巨大的石塊,砸斷龍脈的筋骨;甚至不惜砍伐參天大樹,削弱龍脈的生機活力。而有些時候,他則巧妙運用修建亭臺樓閣、塑造栩栩如生的泥人像等方式來鎮壓龍脈所散發出的靈氣。更有甚者,他還會祭出諸如七星燈、釘龍樁之類威力驚人的法器,徹底封鎖住龍脈的氣運流轉。
每當劉伯溫及其軍隊有所行動之時,其所經之處必然會引發驚天動地的巨變。或是山搖地動,巨石滾落;或是狂風驟雨傾盆而下,電閃雷鳴劃破長空。這些奇異景象不僅令人瞠目結舌,更是讓當地百姓對這位道家高人充滿敬畏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