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口諭,免江南,湖廣,廣東等省,四十六州縣災賦
一入了冬,遭災的地方多得數都數不過來,故此皇帝免了受災之地田地的賦稅也已是慣例了,遂也無人因此驚訝。
真正讓他們議論紛紛的,是官員的考評快要開始了,這考評決定了官員的升降。
要是得的多是良好,多半兒是要留任的,要是得的多是優,那是要回京述職的,怕就怕連良好都得不上,那可是要降職的。
要是被分派到富庶之地去,就是明升暗降,自是無人挑破的。
可要是被分派到那貧苦之地去,哪怕升上個半級,那也算不上是什么大喜事了。
皇帝這回提到的湖廣,就是個許多官員都想去的地方。
他們是臣子,再怎么活動也得遵照上意,皇子們可不一樣,他們要是趁此機會活動一下,沒準兒還真能成。
兩廣總督他們是不敢想的,這大官兒手底下,不是還有數不清的小官兒嗎。
皇帝是真了解他這些兒子,特意等這頓飯吃完了,才說起了這事來。
他說完了這話,也不管一眾大臣是何反應,反正他今日是真喝多了,這就要去歇息了。
皇帝寢宮的燭火是早早的熄了,有些皇子們書房的燭火,卻是燒到了后半夜,這才滅了。
這些人里頭,并不包括四貝勒。
他倒也去了書房,不過他抄寫本了會兒經書,便歇下了。
每個皇子府都是有皇帝的眼線的。
若是真無動于衷怕,恐怕皇帝會覺得那是故作鎮定,可若是廢寢忘食,皇帝難免又會覺得那是兒子們心大了。
這一頓年宴吃的,宴是好宴,年卻不一定能過好了。
宮里的年宴過了,各皇子府的年宴便該開始準備了。
皇子府的年宴可不單單是為了吃一頓飯這么簡單。
皇子和有頭有臉的大臣們在自己府上的年宴菜上桌了,并不代表就可以開席了。
無論是皇子還是大臣,都得等著皇帝的賞賜。
這賞賜,除了由皇帝親筆書寫的福字,還有就是裝著金銀錁子的荷包。
荷包昨兒宴席開始前便賜下了,這會子要等的,是得在開席前把這個御賜的福字找個最顯眼之處貼起來。
這福字得四貝勒帶回來。
要領這福字可不簡單,須得在宮外等候傳召,進得西暖閣,還得在御跪領,領完后還得謝恩。
因著今兒要列席的人實在多,秀玉便把自個兒小廚房里幾個手藝好的廚娘遣去了大廚房。
今日的朝食她簡單吃些便可,重要的,是今日的年宴。
四貝勒今日一早便進宮了,皇帝今日會在坤寧宮祭祀神明,待祭祀結束后,便會把祭祀用的胙肉分給在場的王公大臣。
胤禛是貝勒,自是必須參加的。
那胙肉其實就是白水煮豬肉,并不會加任何佐料,由于是祭祀之物,又是皇帝親賜的,胤禛就是再不喜葷腥,也得面不改色的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