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向往的熱河之行終究沒能成行,皇帝帶了好些兒子去熱河,就是沒帶他和四哥,還有太子殿下。
沒帶太子殿下這好理解,這幾年舉凡是皇上不在京中,太子都是要留下來監國的。
沒帶四哥也可以理解,畢竟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少了四哥這個馬前卒辦起事來就沒那么順暢了。
偏偏皇上連他都沒帶,這,他可就不理解了。
為了這次的熱河之行他可是早早的就開始準備了,到了告訴他這次出遠門沒他的份,這換誰誰能高興呢
直到他發現他四哥又開始管起了國子監的那一攤子事兒,他才知道皇上臨走前還給他四哥派了個差事。
這差事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唯一讓十三阿哥覺得好的一點就是,這差事不像之前討銀子的那個差事那么得罪人。
既然他留下是為了跟著四哥辦差的,那他就沒什么好抱怨的了。
反正他也是個閑不住的,還沒等胤禛來找他呢,他自個兒溜溜達達的往國子監去了。
其實這會子國子監已經改建的差不多了,四哥過來也不過是收個尾罷了。
不過越是這種時候就越不能出錯,總不能前功盡棄不是。
至于他們的那位太子殿下,他是不會到這地方來的,畢竟他是太子,這風也不能吹他,雨也不能淋他不是。
說起這國子監,他們這些龍子鳳孫倒是不覺得有什么,畢竟他們有上書房不是。
他們不在意,朝中的大臣們卻是極為在意的。
畢竟進了這國子監不但這人身份會有所不同,而且這人還不搭上平日里只問其名不見齊人的大人物們家中的小輩,怎么算都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更別提這國子監的學生每月都還有銀子拿了。
監內肄業生每月有二兩五錢的膏火銀子拿,到了每年的十一二月還有五錢的煤炭銀子。
再加上一旦入學就會統一發放衣服,被子,還有文房四寶,怎么算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呀。
至于出了這國子監后是直接被授以官職還是參加科舉,那就真是各憑本事了。
十三阿哥看著眼前的石碑,想著。
為了能讓自家小輩成為這國子監重修后第一批入讀之人,朝中大臣們都活動了起來。
要知道這第一,總是意義不同的。
再加上有那得圣心的大臣聽皇帝的話鋒,猜到皇帝怕是要來這國子監題字的,這個機會他們就更不愿意放過了。
既然要將家中小輩安排到國子監,他們也是打聽過相關事宜的。
別的暫切不論,這國子監往年學生最多的時候也沒超過三百之數。
僧多粥少,再不搶一搶就只能看著別人家的晚輩平步青云飛黃騰達了,這又怎么能行呢
這些人里頭也包括了安郡王。
原本八福晉以為她和娘家的“冷戰”要持續上好一陣兒,沒想到這才過了一個多月她娘家的嫂子就找上門來了。
這位嫂子倒是守禮,她先是往八貝勒府遞了帖子,待八福晉派人去安郡王府回了話,這才算是把她登門的日子定下了。
其實八福晉又怎會不知她那位嫂嫂遞來的又何止是一張帖子呢
那根本就是在給她和安郡王兩人一個臺階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