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是鐵桿的太子黨,這事朝中官員們就沒有不知道的十三阿哥整天跟在阿哥后頭,這事只要有眼睛的都能看見。
現在太子妃用話暗示她太子有提拔她家爺的意思,這不是要讓她家爺越過四哥去嗎
別的事她不清楚,四哥對她家爺好這件事她是知道的。
要讓他家爺越過四哥去,不光他家爺不會答應,就是她都不會答應的。
她倒不是在為難要不要拒絕太子妃,她是在想要怎么不著痕跡回絕太子妃,這樣才能既不傷他們的和氣,又不傷太子和太子妃的面子。
四阿哥再到戶部來辦差已經是熟門熟路了。
他頭一回那這戶部的時候戶部的這些官員們見著他還都能躲就躲,他第二回再來此處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有意無意的在他跟前晃悠起來了。
這些官員里上次跟他打過交道的,都來給他問了個好,沒打過交道的就來給他見了個禮,四阿哥照單全收,一視同仁。
不過讓四阿哥沒想到的是,他這個討債阿哥還沒開始討債呢,倒是被別人追著要起了銀子。
皇帝南巡,不在京中,恰逢江蘇糟了災,官員們第一個想著要找的人不是太子殿下,而是現在管著戶部的四貝勒。
沒辦法甭管是什么地方,也甭管是遭了什么災,要賑災就得有銀子不是。
要銀子,找太子殿下沒用,找四阿哥才有用,官員們迅速達成了共識,并且付諸了行動。
來找四阿哥要銀子的人其實也就幾個,他們可不敢單獨來找四阿哥,一起來,好歹也能壯壯聲勢不是。
戶部的官員們看著這幾位雄赳赳氣昂昂的官員們,識時務的選擇了作壁上觀。
從前都是四阿哥追債,官員們大氣不敢出,現在好了,四阿哥也被人追債了,此等好戲,豈容錯過。
他們不僅自己沒打算錯過,好打算讓與他們相熟的其他官員們得空了那這兒轉悠轉悠,畢竟這樣的場景還真是萬年難得一見不是。
賑災要銀子,這事沒人比四阿哥更清楚了。
可他雖然是個敢討債的,這銀子討回來了終究是要收歸國庫的不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越過了太子,直接寫了封奏疏,將此事告知了汗阿瑪。
他們在京里就是爭得再厲害,這銀子要撥多少,要怎么撥,都還得由汗阿瑪他老人家來決定不是。
按說只有親王才有直奏之權,別說他現在就是個阿哥了,就是他之前還是貝勒的時候他也是不能這么做的。
可是這事關乎人命,事急從權,他也就管不了這么多了。
奏疏被專人送出去了,這事自然是瞞不過太子的,四阿哥都做好準備太子會因為此事找他了,可太子這回竟然一反常態的對這事一點反應都沒有。
太子這人,他敢說除了汗阿瑪和太子妃,他是這世上最了解他的那一個人了。
他的脾性說好聽些是慈和,說難聽些,就是優柔寡斷。
他總是顧及這個顧忌那個,到頭來是差事也沒辦好,人也得罪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