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子不想出自個兒的帳子,那他輕易就別出來了。
流言不是說他私會宮女嗎,那他這個汗汗瑪就幫著他把這個流言給坐實了。
不過他私會的可不能是宮女,把這宮女換成蒙古女子,也就說得通了。
蒙古女子可比京中女子彪悍多了,別說是偷偷摸摸的私會了,就是當著心儀的男子的面表白心意在她們看來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了。
皇帝也不怕蒙古的王公和臺吉們會不肯配合他演這場戲,他們帶著家中的庶女來此,本來就是要來給她們尋個好去處的,這天下除了進宮為妃為嬪,還有哪兒比得過進毓慶宮呢
私會蒙古女子,大家調笑幾句,這事也就算過了,這樣既能把這事的真相隱瞞過去,還能給太子一個警告,都這樣了,他就不信太子還能坐的住。
等他真坐下來給太子挑適合賜給他的人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這法子的確是個好法子,這人卻不是那么好挑的。
現在可不是皇瑪嬤還在的那個時候了,那個時候就算他再不愿意后宮之中還是要有幾位蒙古妃嬪的。現在他宮里依然還是有蒙古妃嬪的,不過她們都不得寵就是了。
往毓慶宮送蒙古女子,這就是在往太子以后的后宮里送蒙古妃嬪,這,他可就不得不仔細考慮了。
他首先要考慮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女子不能是太子中意的那一類型,以免他真寵愛起這女子來了。
第二點就是這女子家事要不高不低,高了,難免就會生出野心,低了,那就配不上太子的身份了。
這次和給老十挑福晉的那次可不一樣,給他挑福晉那次皇帝是力求挑一個最好的。
這次給太子挑人,偏偏要挑一個不那么好的,這倒是難住皇帝了,畢竟他身邊的從來都是最好的,稍微有些不好的,可都是入不了他的眼的。
皇帝覺得這人難選,不過是因為這事是突然發生的,又占用了他為數不多的空閑時間罷了。
這事真要辦也不用他親自辦,他只需要把他的要求吩咐下去,自會有人替他辦得妥妥當當的。
這人當晚就被選出來了,皇帝得知此事之后也不過是點了個頭罷了,至于面君,那是不可能的。
人選出來之后自然是立馬就送到太子那兒的了,倒不是皇帝急著要把流言給壓下去,他就是想打太子一個措手不及,看他對此會是什么反應,也看看這人太子收是不收。
直到梁九宮來回稟,說太子謝了恩,收了那蒙古女子,且太子的帳子燭火已經熄了之后,皇帝才也滅了燭火歇下了。
太子大抵是覺著皇帝都出手幫他把這事瞞下去了,他這一關也就算是過去了,這才終于舍得出他的帳子了。
剛出帳子不久他就發現那些蒙古漢子們看他的眼神又變得不一樣了,他們之前看他,那是在看一個讓他們羨慕不已的男人,現在看他,就跟看一塊香噴噴的大肥肉似的,要不是他的身份在這兒擺著,他覺得他們都能朝自己撲過來。
不過他現在可沒時間去想那些蒙古漢子們在想些什么,他在想的是他那天晚上遇見的那女子到底是誰。
自從他知道這事皇帝已經知曉了以后他就在等,等著皇帝什么時候氣消,也等著皇帝什么時候傳他去問話。
他都想好了,要是皇帝真傳他去問話,他就實話實說,告訴皇帝他和那宮女真的一句話都沒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