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不可能不知道慈寧宮她是住不進去的,她鬧,不過是因為胤禛讓她的小兒子挨了板子,她是借著這事在表達她的不滿呢。
既然這事是因老十四而起的,那這事就還得讓他來解決。
她老人家不是心疼小兒子嗎,那就讓老十四進宮來給她請安,下不了床沒關系,讓人抬著不就行了嘛。
秀玉把這話一說,德妃臉色立馬就變了,秀玉覺得若不是她還頂著個主子娘娘對名頭,她老人家說不定還真能把她給趕出去。
德妃雖然不情不愿的,最后還是答應了要挪宮。
畢竟這后宮的宮殿里除了慈寧宮和坤寧宮,就只有永壽宮最好,慈寧宮她住不上了,要是再把永壽宮讓出來,那她就是真傻了。
解決了這件事,胤禛才有閑暇思索起要給他的兄弟們改什么名字才好這事。
他是可以選一個意頭不那么好的字來給他們換上,可偏偏里頭還有老十和老十七,他要是真選了個不太好的字,那他一人豈不是被老八他們連累了嗎
胤禛想了想,到底是打消了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他思來想去,最后選了一個允字。允信也,他們信不信他都沒關系,反正他們都只能對他俯首稱臣了。
這名字一改,世上就沒什么八阿哥九阿哥了,只有八爺和九爺了。
就如同改元建新之后世上只有萬歲爺,再沒是你四阿哥了。
現在的四阿哥和五阿哥,只能是他的兒子了。
雖然為進孝道,也為了表達對先帝的敬意,這年號得第一年才能改,可這并不妨礙他先和人將此事議定不是。
坐上那把椅子承接的可不僅是皇位,還有先皇的意志。因此年號要用哪幾個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個時候,張廷玉這種老臣的存在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要定年號,還非得找他們商議不可。
雍這個字有和諧之意,這么些年他和他的那些兄弟們為了爭皇位爭斗不休,要不是有些事不能擺到明面上來講,他們怕是早就撕破臉了。
他取了這個字作為年號之一,也是在告訴他們,只要他們之后肯安分守己,他們之間還是能和諧相處的。
正這個字既有征伐之意又有治理之意,剛好能承先帝之志,上了戰場便是要開疆拓土,下了戰場便是要天下太平。
雍正一字,便是胤禛定下的年號了。
聽說胤禛將自己的年號定下來了,秀玉也著實是松了一口氣。
年號一定,即為大局已定。既然如此,那她為了后宮之事去找他,應該不會誤了他的大事了吧。
這事說說后宮的事也行,說是她的事也行,就看胤禛怎么看了。
她原以為德妃都住進了永壽宮了,她怎么著都該消停一陣兒才對,結果她不找胤禛的麻煩,開始挑起她的錯處了。
從前在雍親王府的時候府里除了胤禛就是她最大,平日里的請安自然是她想停就停,想恢復就恢復的。
如今進了宮就不行了,她雖然是主子娘娘,她上頭可還有一個太后娘娘呢。
這安不僅得請,還得日日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