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禵高興了,前朝也就平靜下來了,胤禛也終于能騰出手去做別的事了。
這件事就是開恩科。開科取士每三年一次,恩科不算在其中,它是只有在國家發生了重大事件之后才會加開的。
新帝登基,當然是必須要開恩科的,胤禛煩惱的不是這恩科具體什么時候開,他煩惱的是這恩科的主考官要讓誰擔任。
他想來想去,覺得能做這個主考官的人就只有張廷玉,至于副考官的人選,他還要和張廷玉再好好商議商議。
張廷玉身上本來就有差事,且還不止一件,他想了想,決定讓允禩也參與其中。
允禩雖然不能做主考官,掛個名督辦一下這事還是行的,他要的就是他做事的細心還有周到,至于他和那些文官們要怎么相處,那就不是他能有閑工夫管的了。
他覺得這就只是一件小事,也沒必要特意把允禩傳進宮來,就只讓人去告知他了一聲,這事就算定下了。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允禩正跟允禟在他的書房里下棋,他們一邊下棋一邊說著話,話里難免要提起新帝。
這下好了,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他們剛才還說起新帝,宮里這就來人了。
其實他以為和宮里的人比起來,他更先見著的會是他那十四弟,現在他沒來,宮里的太監卻來了,他就知道這是皇帝打發了允禵,終于能抽空來找他的麻煩了。
他聽完了那小太監的話才知道,他說皇帝這是在找他的麻煩還真說對了。
皇帝讓他督辦科考之事,這不就是在找他的麻煩嗎
他是被封了親王不假,可隨之而來的就是他比從前更忙了。
他本就管著理藩院,皇帝一句話,他身上就又多了份差事。
理藩院的差事本來是允禟的,皇帝一登基,這差事就成了他的了。
允禟身上本來就沒有爵位,先帝給他一個理藩院的差事都還是看在他是皇子的份兒上,新帝一登基就來這一手,允禟就真成了個游手好閑的了。
他原以為皇帝對允禟的報復就是不給他爵位罷了,結果不但爵位沒有允禟的份,他連差事都沒能保住。
圣命已下,他自然是不能公然違抗的,好在他只需要負責督辦科考,并不是主考,他將此事和允禟商議了一番,最后決定既然他只是只掛個名,那這具體事宜他是不準備認真管的。
此時的允禩不會想到,這次的恩科會出事,而且出的還是大事。
但凡開科取士,就沒有不出舞弊案的,可鬧得這么厲害的,胤禩記憶里,這是第二次。
也真是巧了,這兩次還都和皇帝有關。
第一次是鄔思道應試的那年鬧出來的,還是鄔思道帶頭鬧的。
第二次,就是胤禛登基后開的這次恩科了。
從前的科舉舞弊案,不是舉子們作弊,就是考官收了銀子將那幾個他們記得的名字添在了榜上。試題被泄,還真是頭一回。
開科取士,試題自然得由皇帝親自出,在皇帝正式下筆之前,誰都不可能猜到這次科考的考題是什么。
按說這試題絕無泄露的可能,可這試題還真就泄露出去了,考題不僅被泄露出去了,還被人用來做買賣,賺起銀子來了。
出了這事允禩就是再不想管科考的事也得管了,他立馬就進了宮,向皇帝討主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