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禟不可能不知道試題泄露對一眾舉子們意味著什么,可他還是讓人將試題泄露出去了。
他的這些兄弟里最不可能缺銀子的人就是允禟,所以他這么做也不是為了賺銀子。
要是換了現在是允禵來坐這皇位,他是絕不可能這么做的,他這就是在惡心他呢。
允禟在先帝面前跟他爭,他寬容大度一些,還能勉強把這事當做是家事看待。
他將試題泄露出去,他就是再想著不要對身邊的人這么嚴格,都不看能再把這事當做家事看了。
要是做這事的人是他別的兄弟,哪怕是允禩,他都還愿意讓他進宮一趟,斥責他幾句。畢竟自己還要用他不是。
做這事的偏偏的允禟,他還偏就不讓他進宮,他倒要看看允禟會不會慌。慌亂之下又會不會坐出什么事。
胤禛倒還真低估了允禟,那小太監進了慎刑司的事他是知道的,且知道得極快,不過他并沒有慌,從前他的日子是怎么過的,現在他的日子就還是怎么過的,并無什么變化。
胤禛見這樣,也打算先按兵不動,看他還會做出什么事來。
這種事光有人證肯定是不夠的,還得有物證,允禟那邊沒動靜,剛好給了他時間讓他搜尋物證。
等他人證物證都有了再說其他也不遲。
各省的虧空一查就查了一個多月,胤禛再見著允禵的時候他渾身的殺伐之氣已經散得差不多了。
胤禛見他比剛回京時還胖了些,就知道他讓允禵跟在允祥后頭去辦差倒還真是個正確的決定,別的不說,至少太后再見著允禵不會再一個勁兒的念叨,瘦了,又瘦了。
雖然來回事的時候基本都是允祥在說話,允禵時不時的附和上那么一句,胤禛看在他總算不跟自己唱反調的份上,他也就不跟他計較了。
這事他二人倒是真查出來不少東西,既然有證據,那接下來只需按著名單上的名字拿人便是了。
這事自有人去辦,也就用不上他二人了。
他問完了話就把他二人打發到永壽宮去見太后去了,允禵不瘦了,允祥卻瘦了,都是在太后膝下長大的,這事真出了大力的是誰,不光他要看見,太后也該還好看看才對。
他其實知道允禵這回為什么會這么聽話,他這是打著只要他把這件差事辦好了就能早日回軍中的算盤呢。
笑話,他好不容易把他給召回來了,又豈會這么容易再放他回軍中去。
他不是在大行皇帝的靈前哭得厲害,口口聲聲說他回來晚了嗎,那就讓他去守著好了,至于他什么時候能有別的差事,那就得看他的表現如何了。
安排好了允禵的差事,就該安排允祥的差事了,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把允祥安排到了戶部。
前幾年他和允祥為了討銀子打交道打得最多的就是戶部的官員們了,現在讓允祥去戶部,也是因為這些官員也是他相熟的。
他不但給胤祥派了差事,他還將他的長子弘昌封為了貝子。
如此,也算是對他的嘉獎了。
允祥和允禵的兒子都得了封賞,胤禛自然也沒有忘了他那十七弟。
封允禮為果郡王是在這之后,連允禮都已經是郡王了,他就不信允禟還能那般淡然。
他不動允禟,那是因為現在動他不合適。他不動允禩,是因為他還有用。
動不了他們,還動不了他們身邊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