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這件事的風向就又變了。之前在背地里嘲笑齊妃的那些人又開始在人前給齊妃說好話了。
都說是齊妃和貴妃的誠心感動了佛祖,太后的病才能好的這么快的。
進不了壽康宮的人都是這么想的,能進永壽宮的人卻不是這么想的。
秀玉雖然進不了永壽宮,可她能見著胤禛啊,自從她從胤禛口中知道太后已經開始按時喝藥之后就知道她的病就算再重也是會有起色的。
太后出了一口惡氣,自然就肯按時喝藥了,再加上有齊妃在旁邊勸著,她的病可不就好多了嘛。
齊妃得了太后的喜愛,她手上的好東西就流水似的進了長春宮。
在低位妃嬪眼里那些東西都是極好的,在齊妃眼里那些東西就只能是好的。更別說是在秀玉和太后的眼里了。
太后給齊妃賞賜了不少東西這事她是知道的。不過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齊妃得了太后的青眼對她會不會有什么影響,而是太后的東西豈是這么好拿的。
齊妃現下是被這天上掉下來的餡兒餅給砸暈了,等她回過味兒來她就該明白這些東西都是燙手山芋了。
齊妃的確回過味兒來了,且清醒得比秀玉想的還要快。
太后賞賜給她的東西好是好,可這些東西既然是賞賜,那就是不能動的,不僅不能動,她還得把它們找個地方好好放著,甚至還得讓春杏每日都去看上一眼。
從前她對胤禛賞的那些東西都沒這么小心翼翼過,這些東西不是燙手山芋又是什么呢。
可這東西她都收了,也答應了年貴妃要繡佛經,她就是想反悔,那也不行了不是。
她之前想狠狠教訓年貴妃一頓,所以這佛經她特意找了那篇幅多的。
誰成想這東西轉來轉去最后又回到她手里了,這還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呀,她想著。
之前她還疑惑過年貴妃為什么總不出翊坤宮的門,現下她看著翊坤宮的小太監送來的這第一篇佛經總算明白了,她在自個兒宮里都是用練字這個法子來消磨時間的。
她以為年貴妃會把佛經抄完了再一起送來,這樣她不就能將這事往后拖一拖了嘛,她也能歇口氣了。
結果她愣是寫完一篇就送來一篇,知道的她是給她送佛經呢,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和貴妃關系有多好了呢。
那些佛經的篇幅有多少她是知道的,因此她是肯定不可能全都自己繡的,不然她這雙眼睛非得廢了不可。
她原本是打算親自繡開頭和結尾的,剩下的就交給春杏去繡,她只用在她繡好了之后過過眼就行了。
年貴妃這么一弄,她不僅得自個兒繡開頭和結尾,她還得盯著春杏,讓她繡的快些,她要是在女紅上還比不過年貴妃,那她真是慪也要慪死了。
就連坤寧宮那位現在都進不了永壽宮,就更別說年氏了,這么算起來,自個兒在這一點上也勝過了年氏,這樣一想,她又覺得這事也不是那么難辦了。
太后的病現在需要慢慢調養著,也就不需要她侍疾了,她每隔一日去永壽宮坐坐也不過是跟太后身邊是嬤嬤說上幾句話罷了。
太后雖然還是不怎么說話,可也會在她走的時候賞她個笑臉兒了,她覺得只要她多來這永壽宮,總有一日能得太后的青眼,因此哪怕長春宮離永壽宮不近,她該去的時候還是會去的。
她覺得既然她能去翊坤宮找年貴妃說話,那年貴妃就能來她這長春宮找她說話,因此她還得讓人時不時的就去宮門口轉悠,就怕年貴妃來的時候她是空著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