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玉聽說允禵被胤禛派去守陵了這事是在給允禵送過吃食的兩日之后。
這事不光她聽說了,這宮里頭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不知道的。
胤禛一道圣旨發下去,別說是宮里人了,百姓們知道這事也只是或早或晚罷了。
允禵是兩日前進的宮,當時胤禛應該和他有過一次深談,很顯然,他們兄弟二人這是談崩了。
其實他們兄弟二人能直到現在才撕破臉已經是胤禛對允禵多有容忍的結果了。
不然就憑允禵回京后這段時日的所作所為,胤禛別說封他做郡王了,恐怕還真會把皇考給他的貝子爵位給收回來。
現在這樣其實也不錯,秀玉想,遠離了朝堂也就是遠離了是非,這樣無論之后再發生什么事應該都牽連不到他身上了,他雖然沒了自由,可好歹能平平安安的不是。
其實允禵是用不著去守陵的,只要他肯跟胤禛服個軟認個錯,他就算回不了軍中去繼續做他的撫遠大將軍在京中還是能撈著個閑職做個閑散王爺逍遙度日的。
光看胤禛沒有在允禵出宮的當天就讓蘇培盛帶著圣旨去他府上就能看出來了,胤禛這是在等允禵來認錯呢。
結果允禵出了宮連府都沒回,直奔廉親王府就去了,這不是在告訴胤禛他是絕不會對他這個四哥服軟的嗎
胤禛等他本就等得心煩氣躁,他還來了這么一出,也難怪胤禛沒了耐心,不再等了。
他要走,胤禛肯定是要讓人去送一送他的。
皇考里這么多皇子,現如今真得胤禛重用的就只有允祥和允禮。
別看允禮如今已經是郡王了,真要去送允禵,他還真差了點兒分量。
胤禛選來選去應該還是會讓允祥去送他,不過這就苦了允祥了,他現在忙得連府都回不了了,身上就又多了一件差事。
雖然這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也能將他之前安排好的行程全都打亂不是。
等她又聽說允祥替胤禛去送允禵去了,她就知道這事再無變化的可能了,也就沒再關注過這事了。
畢竟她也愈發的忙了,能知道這些事都還是因為她身邊有個雨驟,有了雨驟在,只要她稍微提上一句,雨驟就能把她想知道的事告訴她,倒是省得她浪費口舌了。
隨著封后大典的鄰近忙的可不止秀玉,還有她身邊的齊嬤嬤和四個大宮女。
秀玉也找過胤禛,暗示他這個封后大典不必如此隆重,被胤禛一句這是祖制給堵回來了。
胤禛大概也覺得這兩個字說出來太生硬了,想了半天嘴里又蹦出來一句,這是應該的。
雖然秀玉覺得這兩句話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看在他肯多說句話往回找補的份上,也就懶得再辯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