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幕熹嬪是沒看見的,她滿腦子都是完了完了,壓根兒不敢露頭,更別提往這邊看了。
她的丫頭倒是看見了,可她們又不傻,見熹嬪這樣就知道她氣還沒消,當然不會爸這事告訴她,免得被遷怒。
熹嬪是在逛御花園的時候從幾個聚在一處說話的低位份妃嬪那兒知曉此事的,不過她知曉這事的時候并沒有太驚訝,畢竟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她還挺瞧不起這些小答應小常在的,覺著她們真是沒見識,一點兒小事就大驚小怪的。
秀玉是又過了幾日才知曉胤禛那天心情為何出奇的好的,失地被收復了,他的心情自然極好,也難怪他會擠出時間親自來接她了。
他大概是想第一個跟她分享這個好消息的,可她一見著他沒說上幾句話就去換衣裳去了,回宮的路上又睡著了,這事他也就沒能說出口。
這仗打了這么多年總算是有了個結果,別說胤禛了,就連她都挺高興,畢竟打仗真正受苦的是百姓,當然是結束得越早越好了。
她聽說年羹堯和岳鐘琪已經班師回朝了,想必胤禛是要對他二人論功行賞一番了,到時候就又有熱鬧可瞧了,
不過她聽說這事之后第一個想到的卻不是這兩位大臣,她第一個想到的是允禵,最后打了勝仗的的確是這兩位大人不假,可要是沒有允禵,這仗就是勝也不可能勝的這么快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是沒有允禵給年羹堯打好地基,這樓蓋不蓋得起來還真不好說。
替父守孝最多也就守三年,別說允禵是個皇子了,恐怕就連尋常百姓能真守滿三年的人也沒多少,哪個不是在三年期滿的前幾個月甚至半年心思就已經開始活泛起來了。
允禵其實犯的也不是什么大錯,要不是他倔得不行,一句軟話都不會說,就知道梗著脖子跟胤禛大眼瞪小眼,他一個大將軍王也不至于被派去守皇陵。
明眼人都知道允禵這皇陵不可能真的守三年,但凡他上一封折子,他就算做不了親王,那也得是個郡王,照樣過他的太平日子。
偏偏允禵去了皇陵之后一封折子都沒給胤禛寫過,胤禛就算想放他出來都找不到由頭。
找不到由頭歸找不到由頭,該送的東西還是要按時送去的,順便再讓送東西的太監看看允禵過得如何,是否已有悔改之意了。
打了勝仗自然是該舉國歡慶的幸事,胤禛也記得這里頭有允禵的功勞,且功勞不小,因此才動了要放他出來的心思。
因著這事胤禛還特意讓送東西的人提前去了皇陵,就想看看允禵看見送東西的人突然來了會是個什么反應。
秀玉和胤禛擔心的地方不一樣,她擔心的是允禵看見這次送去的東西比前幾次送去的東西多了那么多會使性子不收,說什么他只拿他該拿的這種話,到時候可就不好收場了。
送給允禵還有弘晰的東西雖然不是她親手準備的,但她都是要過過目的,該減的減,該添的添,不過最后都是沒有減的只有添的就是了。
此事胤禛也是知曉的,不過他都假裝不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