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僅被撞了,還被熹嬪的銀鉤砸了手臂,被砸的時候她想的竟然是還好著銀鉤沒有砸到她的臉,不然她怕是要破相了。
她雖然躺在地上不能動彈,可耳朵還是豎著的,她聽見有人在絮絮叨叨說著什么,下意識的就轉頭看了剛被人扶起來的熹嬪一眼,雖然只能看見她的鞋和褲腳,可她也看見了地上的血。
她當時就在想,這個位置有血應該是熹嬪摔下時撞著了鼻子,然后她就預感到事情怕是不妙了,破相之人該不會是熹嬪吧,她想。
然后她的預感就成了真,熹嬪的確破相了,她不僅傷了鼻子,她還傷了鼻頭,甚至鼻梁。
看見熹嬪的臉的時候她就知道此事怕是難以善了了,因此回宮這么久了她都一直躲著熹嬪,就怕一個不小心便被熹嬪抓住了錯處。
別看她在這后宮里不算什么,她成了小主于她們這個家族那真真是天大的事,她阿瑪和額娘想盡一切辦法湊了好些銀子,就為了讓她進宮之后能過得好些,當然,或許還為了讓她的晉升之路能順當些。
這些銀子來得有多不易她是知曉的,因此進宮以來都把它們捂得緊緊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打算拿出來用的。
這回她卻大方起來了,拿出了好些銀子讓底下人去打聽打聽熹嬪究竟是誰的人。她是剛進宮不久,伺候她的人卻不是,只要有銀子,還怕打聽不出來嗎她每每覺著,心疼的時候都這么安慰自己。
她使了不少銀子,最后就知道了兩件事,一件是熹嬪和裕嬪在王府時就交好,進了宮后她二人關系還是極好,就沒變過。
另一件事是熹嬪和年貴妃的關系不好不壞。
熹嬪和裕嬪關系好這事她是知曉得,不過她從前是不太相信她們的關系是真好,覺得不過是這傳言傳來傳去就愈發真了的緣故。
躬桑禮之后她見著她二人是如何相處的,對傳言倒是又信了幾分,熹嬪連觀桑臺都敢上,她以為熹嬪下了觀桑臺之后裕嬪就是跟她關系再好也是不敢在這種時候湊上去的,可裕嬪還真就湊上去了。
不過她更驚訝的是皇后娘娘對此事的態度,按說熹嬪都敢上觀桑臺了皇后娘娘就算當時不發作回宮之后最起碼也應該傳熹嬪去一趟坤寧宮才對,可皇后娘好像壓根兒就沒把這事看在眼里,誰都沒傳召。
她其實最想問的是熹嬪究竟是不是皇后娘娘的人,可她只要一想到躬桑禮那日皇上不但親自來接皇后回宮,還由著皇后在他前頭下馬車,這話在她嘴邊繞了好幾圈她還是沒敢讓人去打聽。
她原想著皇后娘娘若是召見熹嬪,那多半也是會召見她的,要是真能跟皇后獨處,那她被撞這一下倒真算得上是因禍得福了。
誰不知道這后宮里最穩的靠山就是皇后娘娘,她若是能借著此事投靠皇后,那她今后可就真是萬事順遂了。
奈何皇后娘娘壓根兒沒將此等小事放在心上,她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讓底下人去打聽年貴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