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老太太被扯斷手臂后沒有發出任何痛呼聲,她只剩下右手,右手上還挎著籃子。
她把籃子放在地上,從籃子里拿出一把菜刀,沒有看母雞,反而將目光轉向觀眾席。
那種詭異的注視又來了。
她像是什么也沒發生一樣,不在乎斷掉的左臂,彎起嘴角,笑瞇瞇地說“我得宰了這只可惡的雞,你們喜歡喝雞湯還是吃紅燒雞塊”
她企圖和臺下的觀眾們互動。
無人應答。
觀眾席還有許多人,消失的尖叫只是少數,但即便是心再大,也無心再看臺上的“表演”。
老太太臉上慈祥的笑容逐漸消失。
“咯咯咯”母雞撲騰著翅膀大叫幾聲,將舞臺上橫沖直撞亂跑的小黃雞攏在羽翼下,做出保護的姿態。
母雞叫聲尖利,動作夸張,非常刻意。
就像是在吸引視線看過去。
這的確符合舞臺表演的標準,吸引觀眾的目光。
老太太做的是同樣的事情。
或者說,從這個怪談出現最初,就在竭盡所能地吸引觀眾目光。
怪談的特性,和它們的行為模式有關聯。
它需要被觀眾注視。
忽然。
“找到電筒了同學們鎮定,不要慌”有老師高聲喊道。
與此同時,觀眾席亮起一束光。
一名女老師手持電筒,電筒光束掃過觀眾席的學生,許多學生縮在凳子上,或是幾個人抱成一團,或是捂著頭蹲在地上。
座位已經亂了,有沒有少人根本看不出來。
看到女老師手里的電筒,許多人心里稍稍安定,但下一秒,女老師憑空消失,手電筒“啪”地落在地上,滾動幾圈,光束停在幾名學生身上。
看到這一幕的人都怔住。
而舞臺上,再次打開一盞燈光,光束投射下去,照在一只新出現的小黃雞身上。
小黃雞傻愣愣地站了幾秒,忽然轉過頭對著觀眾席“咯咯咯”大叫,并試圖跑下舞臺。
每當它快要跑到舞臺邊緣時,它就會消失,再次隨機出現在舞臺某個位置。
如此折騰幾次,小黃雞不再跑了,站在舞臺上瑟瑟發抖。
觀眾席的眾人因為小黃雞的緣故,被吸引視線,緊盯著舞臺上。
“老師消失了,是不是變成小雞了”有學生語氣緊張地問。
“嗚嗚嗚好可怕,我不要變成小雞,變成小雞會被吃掉”
會堂里許多學生在哭,哭得很小聲。
舞臺上,與母雞對峙的老太太握著菜刀朝母雞沖了過去,母雞為了護住攏在翅膀下的小雞們,沒有逃走,被一刀狠狠砍在身上。
“咯咯咯”母雞發出慘叫。
臺下的觀眾忍不住看向舞臺上。
緊接著又一刀砍下,母雞叫得越發凄慘。
舞臺上獲得了更多的視線。
大量小雞從翅膀下跑出,嘰嘰喳喳四處逃竄,幾乎要布滿整個舞臺。
觀眾席幾乎所有小學生的注意力都在舞臺上,即便捂著眼睛不敢看,也在仔細地聽舞臺。
老太太發出大笑,母雞扯著嗓子慘叫,數不清的小雞嘰嘰喳喳。
極盡癲狂。
這個怪談,它到底想要什么
舞臺上這一幕持續了足足有十分鐘,臺上的小雞早就跑不動了,一只只癱在地上,但老太太還在砍那只母雞,大笑和慘叫不止。
期間,舞臺上不斷出現新的小雞,觀眾席的學生在逐漸減少。
如果持續這樣下去,所有學生都會變成小雞。
你試著做出一些舉動,至少因為被母親的力量糾纏,舞臺怪談暫時無法和你建立更多的聯系,不能把你也變成小雞。
你對舞臺怪談使用“忘記”,讓它忘記觀眾。
但沒什么效果。
但愿你的另一項能力“規則”能起到作用。
你組織了一下語言,對著舞臺大聲念誦“會堂表演規則。
1不可以傷害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