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天籟之音
楚飛觀察片刻,找到《感知之風總綱》。
首先翻到目錄頁,目錄分成了五大部分。
首先,介紹法術的生命基礎,以及什么是‘感知之風’;
其次,是感知之風需要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
再次,是偵測手段、采集數據;
最后,建立思維模型,將數據還原成大腦可以理解的“畫面”。
最后的最后,當感知之風足夠熟悉、且個人修行足夠強大后,可以直接讀取數據,不再需要“還原畫面”。
最后這點很好理解,眾所周知,服務器用的都是字符界面,家用電腦才重視圖形界面。
看過目錄后,楚飛翻開序章。
序章主要介紹法術的生命基礎。
生命本身,就是奇跡,就是一個法術。
自我意志、觀察者效應、思想驅動身體……
這所有的一切,既可以用科學的思想解釋,也可以用法術的思想解釋。
而宇宙中一些玄幻文明的法術、修行等,不過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
既然別的文明可以,作為科學文明的我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做的更好。
畢竟,玄幻文明和科學文明有一個本質的差別。
玄幻文明的發展模式,類似地球文明古代的情況——在漫長的生產中總結經驗,再將經驗固化為技術,時間跨度大、效率低、分歧大、無統一標準、派系分立等等。
總結一下就是:從現象入手。
而科學文明卻是從科學理論直接推導出基礎,直接從本質入手。
所以,玄幻文明追求飛升、成神、永生,科學文明直接表示——我要成為一個純數據生命。
看完了序言,楚飛若有所思。
輕點書本上方一個虛擬框,隨即整本書化作數據流,迅速寫入楚飛的意識里。
這種讀書效率很高,但對大腦的壓力、對精神的壓力也很大。
不過一分鐘時間,整本書的內容已經完全寫入楚飛的腦海中。
幾分鐘后,楚飛緩緩睜開眼睛。
“原來如此!”
隨后,楚飛轉頭走向一個虛擬框,點擊‘模擬體驗’。
科學的修行,就要有科學的特色。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法術這東西還是自己體驗一下,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而虛擬技術,可以滿足這種要求。
下一刻,楚飛出現在一塊巨大的山石前面。
一行行信息從眼前浮現,介紹眼下的“模擬情況”——通過主動發聲,以及回聲、聲音折射、衍射等,用計算的方法,得到一個個“三維點”。
當大量的三維點數據得到后,通過建模的方式,還原出一個抽象的立體畫面。
而后再用渲染手段修復圖像,終于得到一個比較模糊的畫面。
這個畫面和眼前的山石相比,大體框架差不多,但細節完全沒有。
但與眼睛相比,感知之風可以“看”到山石的背面!
視線不能拐彎,但聲音可以。
隨后開始第二個模擬。
楚飛眼前一黑,徹底看不到畫面。
這次,楚飛只管主動發聲,計算機負責計算,還原出一個立體畫面。
計算完畢,視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