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更具體的技術資料,你回頭看資料就明白了。”
楚飛從劉婷云這里離開,直奔虛擬中心。
這一次楚飛在地下世界的任務中,得到107點貢獻,這就是107個學時,可以用于虛擬中心的使用。
但是當楚飛刷卡的時候,卻顯示剩余學時607點。
旁邊有一個同學看向楚飛的眼神不對勁了。五百多個學時!
大家每天周8個學時,607個學時幾乎相當于一年半的學時了。
楚飛自己也愣了下,不對吧?
好在獎勵的學時后面有明確的介紹。除了自己記錄的107點外,還有屠虎獎勵的500點貢獻,這是參與114號研究中心、以及后續被飛虎戰隊征調的獎勵。
對某個發呆的同學笑了笑,楚飛就將存儲卡插入頭盔,躺下,進入虛擬世界中。
虛擬世界里,楚飛面前浮現一個巨大的懸浮字體:
【法器(可編程納米顆粒)使用指南——進化工程386研究室】
“可編程納米顆粒嗎?原來法器是這么個東西。”
一個名稱,就讓楚飛了解到本質。
后面有幾十個章節。
首先是序章,是介紹整個“法器”項目的情況。
法器的研究,是人類進化工程中的一個輔助研究。
目的是為進化后的“超級人類”提供一個千變萬化的“萬能工具”。
而后是對納米顆粒的詳細介紹、技術參數等。
如同計算機一樣,可以處理各種任務,這種納米顆粒就是一種另類的計算機,理論上擁有無數變化。
當然,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
研究難度是超乎想象的。
到楚飛手中的這種納米顆粒、也就是10納米技術,技術已經迭代到11代。
每一個納米顆粒,都是一個獨特的計算單元、一個獨特的微小機器。
在使用的時候,這些顆粒會聚合起來,形成龐大的宏觀結構。
這些結構,可以是普通的護甲、盾牌、冷兵器等“單一結構”;
也可以形成軟硬結合的手套、防毒面具、攀援工具等“復合結構”。
一切的一切,只看“算力”和數據結構。
其實可以這樣看,這種納米顆粒每一次“建模”,都是一次3d打印。
想要“打印”出需要的物體,需要建模(數據結構)、以及執行(算力和能量)。
當然還有顆粒本身的物理極限。
受限于顆粒的制造技術,10納米顆粒的物理參數是:
硬度:99(參考:金剛石的硬度100);
韌性:92(參考:金剛石韌性0,普通鋁合金韌性35,優秀的15號鋼韌性100);
運算:2.6ghz;
帶寬:32m/秒;
進制:8進制;
位寬:64bit;
緩存:5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