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走的更遠,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
智慧樹種子是我的,而我不是智慧樹種子的。
所以,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嗯,這話沒毛病。”
“先前過分利用智慧露珠,加速了學習。但瘋狂學習也導致大量知識的冗余、混雜。
這就是過分依賴智慧露珠的后果,學習一遍后就丟到一邊,知識只了解了七七八八,就不再深究。”
“記得輪扁斫輪中有這樣的理論,在先秦·莊周·《輪扁斫輪》中,提出‘丹青妙處不可傳’的理論,認為文字記錄不足以完全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
所以,讀書的話,若僅僅只是理解書中的內容,做應試教育是足夠的。
但如果想走的更遠,甚至形成自己的東西,卻遠遠不夠。
很多時候,為了補充書本中沒有的知識,需要課外書輔助。”
“對我來說,問題反而是因為學到的太多了,以至于形成了‘不求甚解’的狀態。
又因為學習太多,沒有回頭溫習,未能做到溫故而知新,反而導致此前學到的不少知識出現遺忘、混淆等。
所以,我需要重新梳理知識。”
“但是,單純的梳理知識意義并不大。科學知識,是實踐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吸收、驗證、最終成為自己的東西。”
思考不斷加深,一旦打開思路,無數問題噴涌而出。
而后,楚飛又想到了自己最先確定的研究課題——研究蝶變法術的固化。
蝶變,這個法術很強大,楚飛現在也只能算是學會了一點皮毛。
但有一點,蝶變法術做出的變化,并不是固定的,一旦能量消失、或者不主動維持模型,就會導致法術效果消失。
先前楚飛的想法是,從這個開始入手研究,做正式研究,并研究出一個固化的方法。
這個課題,比較高端,但又不是高不可攀。至少楚飛初步判斷后認為,以自己現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
這個課題,可以說剛剛好——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為如此,剛好可以調用自己所有的知識。
在研究中檢驗知識,完成一種另類的“實戰訓練”。
“就這么決定了!”
課題定下,楚飛開始著手策劃。
要完成這樣一個研究,并最終活的成果,首先要復盤電腦知識、復盤各種數據結構、數學知識;
其次要復習人體結構、以及相關知識,尤其是人體的大數據體系;
第三要學習八進制——這是大數據修行的根基,已經大量與八進制有關的技術等;連現在的計算機也是八進制的呢;
第四要學習高深的科學理論,如觀察者效應與冥想的關聯、波粒二象性、物質波等前沿的科學理論。
最后,要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與科學體系對接。
大數據修行是建立在科學體系上的。科學體系,是一個完善的體系。
但個人的知識體系,并不一定完善。因為學習能力、接觸和學習到的內容、偏科等等問題,個人的知識體系往往是有缺陷的。
而科學體系,追求的卻是高大全、追求的是完美。
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絕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那需要整個文明、甚至多個文明協作才行。
如何讓自己的知識體系足夠完美、可以無限貼近科學體系,是楚飛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思考無數遍,不如動手操作一遍。
然而在考慮這個問題的同時,楚飛腦海中又蹦出幾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