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閃過這些念頭,楚飛深吸一口氣,準備測試法器的能力。
500克法器,已經擁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首先,在楚飛的控制下,一層銀灰色的“液體”從脖頸、面頰、頭發下方等滲出。這些就是法器本體、納米顆粒。
而后這些納米顆粒在楚飛頭腦和脖頸上凝聚一層防護、又漸漸出現細密的加強梁等結構。
但變化并沒有停止,在結構梁出現之后,表面又出現一層細密的鱗片。
至此,一個“雙層防護的頭盔”形成。
而后從頭上往下蔓延,等到脖頸位置就不夠了,只能形成一層防護。
楚飛摸了摸頭盔,很滿意的點頭。
頭盔之所以要設計成雙層,是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追求極限的防護。
雙層防護,最初是在航天上應用,其中涉及到了很有趣的物理現象。
一層2厘米厚度的鋁合金和兩層1毫米厚度的鋁合金,防護能力一樣嗎?
答案是:后者防御更高。
一層防護受到攻擊后,是整體受力;而兩層防御的話,第一層防御可以過濾部分沖擊,等到第二層的時候,沖擊力也許就降到閾值之下,無法擊穿第二層防御。
其實這個也可以從數學上得到解釋:
一層結構,大數據解構簡單,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少;
兩層結構,大數據結構復雜,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多!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構建完畢,用手指敲了敲,聽到了鏗鏘的金屬聲;但稍微用力,又凹陷下去。這是用到了撓性防御,可以將沖擊力降低到極限。
而后楚飛拿出一把三棱刺,但想了想,卻是將“頭盔”取消了,在左手手臂上構建了一層“護臂”。
深呼吸幾次,楚飛一咬牙,右手抓著三棱刺狠狠地扎到手臂上。
測試,就要進行破壞性測試,只有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最精確的。
鋒利的三棱刺直接扎穿了護臂,但僅僅深入血肉不到一厘米就被擋住。
楚飛立即激活蝶變法術,恢復傷口;同時也回收了法器的納米顆粒。
但回收后,卻發現皮膚表面有細微的銀白色痕跡,主要集中傷口周圍。
楚飛用手指摸了下,若有所思:這應該是損壞的納米顆粒。
納米顆粒并不是堅不可摧的,其硬度只有99——距離金剛石硬度的100還差一點。
不要小看這一點,當物質屬性逼近極限的時候,一點屬性的差距,性能可能差距5%、10%、乃至更多。
“所以最終測試結果和結論是:
第一,損失了一點點納米顆粒,連一毫克都沒有,完全可以忽略。
但如果長時間使用,必須不斷補充納米顆粒才行。看來,這是一種另類的高科技耗材。
第二,防御力雖然不錯,但并不足夠理想,應急可以,卻不能作為依仗。
顆粒的硬度雖然達到99,但并不代表構建的產物硬度也能有99!
而且維持法器是有能耗的。
第三,金剛石的硬度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并不強大。
眼下這把特殊材料的匕首,硬度就超過鉆石的了。還有什么原子陣列材料、碳納米管符合材料等等,硬度都超過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