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掌握魔法,需要“天分”。
每個人的、或者說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波動,這個波動,直接決定了個人的觀察者效應。
但是只有極少數天生的觀察者效應,可以與生命能量共鳴,這就是天生的魔法師——這樣的天才也可以是天生的道士、術士等。
還有一些經過后期的冥想、修行等,也能做到。
至于說為什么魔法會有不同,則是由頻率決定的。
光的頻率不同,還能分出個紅橙黃綠藍靛紫紅外線紫外線等,更別說魔法了。
頻率范圍越寬,可以掌控的魔法屬性越多,“天才”越高。
魔法師需要兩大要素:第一,強大的、且正確的觀察著效應,加上強大的算力、強大的能量,共同組成強大的精神力;第二,吸收煉化、并存儲體內的那部分生命能量,就是魔力。
魔力,就是引子,是起爆能量。
通過魔力引起外界能量的崩塌(啟爆),最終形成魔法。
如果是簡單的小魔法不需要念咒語,就可以瞬發。
但如果是大型魔法,就要念咒語——可以在輔助調頻的同時,也能自我催眠,強化觀察者效應。
念咒語需要的時間,與精神力強弱等有關。簡單來說,就是算力、帶寬、緩存等的關系,影響了魔法的啟動時間。
也可以用所謂的魔法道具等加強魔法。
魔法道具主要是針對三個方面設計的:精神力(算力)、魔力(額外的能量補充、外掛蓄電池)、增強體質(運算放大、強化觀察者效應)。
此外,魔法、或者其余的異能也有一個特殊分支——詛咒,或類似手段。
魔法主要針對外界能量,詛咒則針對人體內部能量。
在外界那種外界能量稀薄的“末法環境”,不足以形成魔法;直接攻擊人體反而更容易,因為人體內能量比較高。
通過詛咒,可以撬動一個人體內生命能量的衰變、崩塌等。
為了能遠程聯系到目標,需要目標身上的物品,如頭發、指甲、血液等。這些東西和本體之間天然就有“量子通訊”的聯系,形成通信通道,可以通過這種效果遠程詛咒。
不過遠程操控就得需要大功率,這就要開壇做法等;其實就是增加能量供給、放大信號,提高發射功率。
當然了,這些都是理論,具體實施困難重重,但這些東西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魔法的關鍵是:頻率、觀察者效應、物質波、能量、算力等,和大數據修行有很多地方相同。
所以從理論上看,楚飛是可以學習的。
唯一的問題是:楚飛這次得到的傳承中,這些理論部分已經完成了,只是最終還缺少一些關鍵數據,導致研究卡在99.9%的環節。
而最后呢0.1%的關鍵,就是眼前這個人形魔精靈、那個逃跑的“小白鼠”。
但這個小白鼠怕不是有上千歲了?
想想就心肝兒顫抖。
其實吧,正常情況就算是強大的魔精靈也難以活到上千年;更別說這個次元空間還被做了手腳,上限也才只是“三代高度”。
但是科學家們的瘋狂有時候是超乎想象的。
為了研究魔法、為了獲取更詳細更完整的數據,科學家們給這個“小白鼠”做了基因上的改造,讓“它”可以長壽;但同時又在基因層面鎖死了其高度,最多只能無限接近三代高度,而無法突破。
鎖死基因的手段簡單粗暴——直接將相關的基因片段切除了,從胚胎階段就切除了!
有時候吧,科學家和魔鬼之間的差距,似乎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