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附屬武器(長刀):鋒利99、硬度99!
兩者的數據,完全是天壤之別。所以楚飛可以一刀秒了變異穿山甲。
從大數據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同樣可以從這個例子中看出,科技武器對“戰斗數據”的增幅情況。
還可以舉個例子:普通人赤手空拳的戰斗力是2,拿著匕首是5,拿著手槍就是50,拿著機槍就是1000!
而超級戰士傳承,就是利用科學手段,將修行者的“戰斗數據”無限拔高。
同樣因為這個“戰斗數據”的理論,這個超級戰士的傳承,更準確的名稱應該稱之為“知識與科技密集型戰士傳承”。
雖然這東西聽上去怪怪的,但這很科學。
所以,超級戰士也不是簡單的體能訓練,而是更高級的科學素養的培養。
這種超級戰士,更是一個科研精英。
除了戰斗數據的理論之外,成立超級戰士研究(傳承)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普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已經脫節。
隨著科學知識不斷積累和增加,純粹的研究人員已經越發難以理解前線戰士的需求了。
往往一個武器設計出來,科研人員和質檢人員都表示:666;
結果到了前線戰士手中,戰士們紛紛表示:213……
這是典型的科研和實際脫節所致。
而要避免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科研人員和戰士合一,塑造一個即是科學家也是戰士的存在。
不是研究和應用脫節了嗎?我自己研究自己使用,總沒有問題了吧。
只不過吧,想的很好,實際做起來卻很難很難。
隨著科學不斷發展,科學體系越發龐大,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專精一個門類。
隨便一個比較高深的研究項目,都需要一個團隊才行,就這樣還要經常請外援。這也導致研究和實際應用脫節更大。
一個團隊尚且如此,更別說個人了。
而超級戰士這個項目,這個人類進化工程的一個項目,就是要培養一個精通所有科學知識的、能夠上戰場的科學家。
要將整個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壓縮到一個人的身上,讓我們從非物質層面徹底蛻變,破繭而出。
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這個傳承的難度。
但問題是,按照科學發展趨勢,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還就是這樣,這是毋庸置疑的方向。
獲取智慧的過程是痛苦的,是曲折的,更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開拓進取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一往無前的勇氣。
但,這是人類必須走的路,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反正科學發展到炎黃聯邦這個星際時代,炎黃聯邦研究了所有的“進化可能”,沒有找到第二條更好的道路。
隱隱的,楚飛感覺到了炎黃聯邦制定的人類進化工程背后的野心:
——其余的修行之路也有,但很多都是撞大運;
——只有科學知識和智慧進化之路,是踩著切實的科學技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巔峰,且可以無限復制;
——只要有一個人成功,那么整個炎黃聯邦就能復制這個模式,實現文明整體的進化!!!
思索許久,楚飛深吸一口氣,點擊了“是”。
隨即整個空間微微顫抖,有微弱的鏗鏘聲傳來。楚飛明白,這是整個基地進入封閉模式。
從現在開始,自己將處于絕對安全且不被外界打擾的環境,核彈都無法打破這個傳承基地。
但楚飛也知道,從現在開始,自己要進入新一輪的超級學習狀態了。
超級戰士的傳承,注定是學習為主。
所以,當年曹利文為什么考驗失敗,大概率是學習成績不及格吧。
反正時間上限是30周歲,楚飛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那么,要不格式化思維模型,重修?</p>